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5)

时间:2021-08-31

  在我国,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人开始关注我们自己的文明,关注我们各个民族的兴旺或衰亡。通过记述《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敢大胆地肯定,迟子建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这本长篇巨著里,迟女士讲述了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的成长发展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现状,通过一位老人的回忆,她的幸福,她的快乐,她的悲伤,她的痛苦写出了鄂温克族人民的坚强和特殊的生存。从一百年前写到了现代的社会,从鄂温克的第一个识字的人到第一个大学生,从清末的动荡到二十一世纪的安康,从生活在森林到搬迁到城镇的总总变化,从住的析楞柱到住在大瓦房,这总总的变化,道出了这一伟大民族的史诗,同时也寄托着作者对这一民族将来的担忧。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无法记录他们的文明史,只能靠口口相传,而这些也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老人那里可以得到只言片语,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全国上下各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经济,争先奔小康,这一民族的青年人也开始走出自己居住了千百年的深山,告别了他们祖先赖以生存的驯鹿,告别了他们因以为尊的萨满,走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学会了普通话,学会了所在城市的语言,可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出去后会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过去常常说没有文字的民族是下等的民族,但在这本书中,作者找到了一个发奋的人,一个永远留在这里的鄂温克男人,在创造自己的文字,像汉民族的仓颉一样,一旦他成功了,他将是他们民族,也是我们中华大民族的骄傲,将会永载史册,为他的努力而欢呼,为他的精神而赞叹,投去我们最真挚的眼光,祝愿他能成功。

  迟女士用她犀利的笔尖,用她真诚的心,用她诚实而真实的语言,记录着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切,记录着和它差不多的其他民族,感谢她对这一现实的展现,感谢她用这样美丽的语言符号向我们讲述一个民族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