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主义(2)

时间:2021-08-31

  从诗歌内容上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直到安史之乱打破了他们甜蜜的生活、爱情的梦境之前,诗人都在着重渲染他们忘情尘世、缠绵的情怀,。面对安史之乱,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有意将玄宗荒淫误国造成的浩劫,进行了淡化处理对,却对二人的生死离别着意形容,使读者感受到的不是历史批判而是悲凉的情感氛围,马嵬坡前六军不发,李隆基无力保全心爱的妃子,在江山、美人面前,在政治道德与情感的激烈冲突中他选择了前者,忍痛含恨舍弃了自己心爱的妃子,面对此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他恨自己无能不能保全自己心爱的人、恨人生的无奈、恨命运的不公,恨自己出生在帝王之家,或许他的心境正如李商隐所写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政乱的发生,心爱人的离去,使玄宗见月伤心、闻铃肠断,车驾回京,路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玄宗的内心是极其复杂的,回到朝廷的他选择了江山并未得到江山,做了太上皇的玄宗,牺牲了爱情又失了政治前途,可谓两手空空,于是他更加思念玉环。“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物旧人已逝,触物生情,则不能不朝暮垂泪。“翡翠衾寒谁与共“,更是伤心主人公内心的倾述与感叹。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玄宗对杨贵妃无穷无尽的相思与追忆,在这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玉环,并赋予她爱情至善的品性。在此“情的渲染已脱于帝王妃子使李杨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间的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此时的恨已超越时空进入无人之境,在这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恨,特殊的事件获得广泛的意义。 ­

上一篇:《长恨歌》原文 下一篇:长恨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