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评论四题(2)

时间:2021-08-31

  《长恨歌》:触目惊心的当代文艺小说

  总的来说,《长恨歌》算是一部触目惊心的当代文艺小说吧。这情节里处处显现的是生活,虽然距离我们有半个多世纪,却无不洋溢着逼真。这故事的情节,是以王琦瑶为主线,引出了许许多多过客般的附线。

  故事的情节是对旧上海的反映,有弄堂,有流言,有闺阁,有邬桥。它既是写一个女人的一生,也是写4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的一生。这本书是家常里的一点离奇,也是离奇里的一点家常。似乎处处都有值得写,值得看的地方。

  可以说,这书是写得贴心的,写得慰贴的。贴心里有一分理解,慰贴里有一分震撼。

  而鸽子,在作者的书中,是见证了时代变迁和人性变化的唯一的证人。它们目睹了这上海弄堂、街道、舞厅里的一切,包括私情,聚会,谋杀……

  不过呢,这本书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些不合理。前面四节写的都是些铺垫的景物,人物,直到第5节才出现主人翁 ,让读者会有读不下去的意味。而中间由于高潮太多,繁华太多,使后部分平淡安宁生活显得寂寥和沉闷。

  《长恨歌》:没有意思女性的娇柔与孱弱

  乍看这名字,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作者是位先生,看了几节之后,觉得这位先生的笔触描写的细节太多,多得不像一位先生应有的细腻。这景写得太细太富感性,也不像是文人书生如徐志摩般的诗意。

  后经朋友提醒,才知道这位“王安忆先生”原是位女士。大叹!惊叹!

  若是作为一名女作家,文笔细腻细节丰富更不必说,刻着文字里却竟没有意思女性的娇柔与孱弱,诸如那些华丽,文采富丽堂皇的文笔也没有。语言大器得就像一位先生。

  朴实而多彩丰富,感性而理智。似乎每一句描写都是客观的,每一个字词都是随意的,每一份情感都是鲜活灵感迸发的。所以这文字,让我印象深刻,同时颇为欣赏。

  下面是一段摘抄:

  “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们的眼睛。当天空有鸽群惊飞而起,盘旋不去的时候,就是罪罚祸福发生的时候。猝然望去就像是太阳下骤然聚起的雨云,还有太阳里的斑点,在这水泥世界的壑裥绉里,嵌着多少不忍卒睹的情和景。看不见就看不见吧,鸽群却是躲也躲不了的。它们的眼睛,全是被这情景震惊的神色,有泪流不出的样子。”

  同时,王安忆写文章总是会用许多许多连在一起的比喻来诠释同一种事物,就像是要把这些喻体中所有的相似点都据为己有似的。似乎神不知鬼不觉的字里行间便窜出一排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