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边塞诗的诗歌风格(2)

时间:2021-08-31

  二、高岑的诗歌不仅反映的边塞风貌不同,而且在写景的表达方式上也是不一样的

  高适写景大多直抒胸臆,很少有单纯写景之作,在叙事抒情中伴随写景,大都是“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3],显示了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岑参写景运用大量的想象夸张,描写塞外雄奇壮丽的自然景物,在情与景的问题上,是寓情于景,创一种“无我之境”[4],显示了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

  高适写景之作不多,即使写景也都是“寓景于情”,以自然万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思:“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使清夷节入居庸三首》之一)“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蓟中作》)“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入昌松东界山行》),体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高适笔下的景物成了高适寄托感情所在。

  岑参的笔下写了沙漠、火山、热海、奇寒及恶劣的气候等塞外特有的景象。

  写火山。《经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气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火山云歌送别》:“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云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写出了沙漠地带的奇热,“炎气”“塞”满天空,好像整个环境都在燃烧中,所以千里之外的飞鸟也不敢来。写热海。《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景象啊:水“如煮”,“众鸟不敢飞”,但却有“鲤鱼长且肥”,岸边有“青草常不歇”,“蒸沙砾石”、“沸浪炎波”。作者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写热海之景。写奇寒。《走马川行》中描写到“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甚至到了“都护宝刀冻欲断”的地步。写恶劣的气候。还是在《走马川行》中有描写:“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马走碎石中,四蹄皆流血。”(《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黄沙满天,飞沙走石,风急似剑,漫天大雪、马蹄冻脱。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大军出征,平定边塞,显得悲而壮、壮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