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看望沈先生作文(2)

时间:2021-08-31

  五彩石正面刻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着姨妹充和的诔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据说充和写这几句话时并未在意,写完后别人指出句尾四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充和说:,沈先生总是在让,从不刻意去争什么,一定是他的在天之灵让她这么写的!五彩石上下,堆放着游人留下的花环,凤凰古城的老奶奶和小女孩们,用山间的野花野草编成花环,卖给游客,游客买了戴在头上,在古城四处游走,也拿来祭奠先生。被这样有温度的花环簇拥着,想来,先生一定是喜欢的。

  充和扫墓后留有一首《调寄望江南》:“凤凰好,沈墓面沱江,更喜在山泉一脉,路人在此饮清凉,相对话麻桑。”沈先生的墓地用简朴二字形容都有点奢华了,它就是听涛山自然风貌的一部分,自由生长的野草,裸露的红土,自然的岩石,原始的树林,不加修饰的山路、石碑,用简陋二字,或许贴切,却让人心酸。沈先生仿佛在说:其实我连这块野草丛生土地也不需要,让我随便躺在故乡的哪棵树下、哪块石头下、哪条溪流旁,就极好了。这样荒野僻静的地方,的确适合过路的老乡,说说家乡的旧貌新颜,庄稼收成什么样的。可现在,这里住着一个在全世界都知名的文豪的英灵,以沈先生文学上的成就,他配得上任何豪华的墓地,可他选择了这个面向沱江的小山坡,选择成为故乡山野的一部分。只要认真读过先生的人,都会理解并尊重她的选择。

  坐在五彩石旁边的石块上,回想先生的一生,真是无话可说,只有热泪盈眶。先生临终说:我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好说的。其实,他能说什么呢?在外人看来,郎才女貌,他是一个爱情的成功者,可终其一生,他并没有得到温暖,在任何人面前,他都是一个外表温和的强硬者,唯独在他的“三三”那里,自卑终身,乞求来的爱人,始终不肯给出她的爱情,先生孤苦。沈先生走后,兆和整理其文字,才开始后悔,可那个愿意成为她奴隶的人永远走了。“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是兆和从沈先生文字中摘出来刻在五彩石上的,我把这看做兆和的悔意和致歉,因为生前她不肯照他思索,如果她肯,就会在新婚后陪他回湘西看望生病的母亲,就会在战时跟他一起去昆明,而不是和孩子留在北平,就会在他生病的时候看望和陪护,就会勤一点回丈夫的信,抚慰他的失落,沈先生就不会因绝望选择自杀,差点成功……最终,张家的三小姐来到湘西,与沈先生同眠于听涛山的五彩石下,日日相守,看山听涛,但愿这迟到六十年的悲凉的爱意,可慰先生九泉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