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中蕴含的文化情感(2)

时间:2021-08-31

  天保大老,深爱翠翠,他想尽办法去争取翠翠,又是走车路,又走马路。他按照苗族的风俗,月夜下去给翠翠唱情歌。傩送二老同时也爱上了翠翠,当他知道自己和哥哥同时爱上翠翠时,并没有背着哥哥,而是将自己的心声告知哥哥,放弃了作团总女婿和一座碾坊的陪嫁,同哥哥展开了爱情的角逐。兄弟俩采取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月夜唱情歌的求爱方式,他们按照边城纯朴的唱歌求爱方式来表达对翠翠的爱。月夜唱歌是此地的乡土文化,青年男女完全可以抛开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抛开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采用月夜唱情歌的求爱方式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翠翠的母亲和父亲,甚至更多的夫妻,大多数都是通过唱歌唱来的。他们的歌声唱出了美好感人的恋爱故事,唱出了爱情可爱的结晶。

  老船夫在作者的笔下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恪尽本分。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是在渡船上度过的,“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来回渡了若干人。”风里雨里,默默无闻地接送着四面八方的客人,为大家提供方便。他从来不多收别人一个铜板,迫不得已多收坐船人的一枚铜子,他便回赠一把烟叶,在大街上、船头上,家里请人喝酒或在船上准备茶水给过渡的人解渴。老船夫进城买东西时,人们都会感激他老人家,便想将东西便宜卖给他,甚至不收钱,可是他从来不接受这些优惠。在这里面,不管是老船夫还是峒城里面的人,都表现得很纯朴,善良,没有一丝的自私自利表现。人们都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在沈从文眼里,这种“担负自己的那一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不问过得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的人生是“忠实而庄严的人生”,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尤其是湘西世界)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