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优秀教案(2)

时间:2021-08-31

3、了解《边城》全篇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两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4、分析《边城》节选片断第一章和第十三章

  (1)圈画描写边城环境、风物的句子以及描写人物的句子,讨论概括边城有哪些特点?

  [答]:边城的特点:偏僻、闭塞、幽静、静谧、纯朴、古朴、纯净、和谐、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民风纯朴。一言以蔽之,世外桃源。

  (2)分析爷爷和翠翠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古风犹存的爷爷:善良慈祥、以诚待人、坚强乐观、信守天命、尽职尽责、善解人意。

  单纯的翠翠:天真活泼、美丽纯真、善良勤劳、温柔聪慧、充满好奇心。

  爷爷和翠翠二人的生存形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孤独。孤独而坚强的爷爷;孤独而单纯的翠翠。

  (3)透过第一章与第十三章概括全文充满了诗情。

  [答]:A、对地方风物的描绘,青山绿水构成了诗意盎然的环境。

  B、美好的人性体现了诗情。

  C、人们孤独、寂寞和单调的生存形式也是一种诗意。

  (4)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分析]:第一处,首段“天已快夜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世间万物都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在成熟的生命中,好像缺了什么,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她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不能象雀子、草木那样热烈勃发,所以,有点“薄薄的凄凉”。景物描写衬托了人物的内心。第二处,“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 。翠翠满腔心事,却无人能理解。看着船上人悠闲安逸的神态,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哭了起来。景物描写恰当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处,“对溪除了草虫的轻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说明翠翠等待的人没有来,翠翠对爱情的期待,已经变成了悲剧。不善表达的翠翠,拿出芦管去吹,而爷爷那抒情的曲调,使翠翠的心变的安静起来。景物描写含蓄的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的变化。第四处,“月光如银子……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安睡了” 。温柔的月光,天籁般的虫鸣,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淳朴,翠翠和爷爷在这样的环境下说故事,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合成一副优美的生命形式,这正是作者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全文类似这样的景物描写很多,它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必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爷爷讲述父母的故事,使翠翠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