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并非一个法律概念,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以及行政管理中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对此的表述并不统一,有人会使用“校园霸凌”这样更具冲击力的字眼。下面是校园欺凌手抄报资料,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校园欺凌,学校不该是第一道防线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开始对校园欺凌现象专项治理。这是好事,校园欺凌的确该认真管管了。这些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屡见于新闻报道。有的不仅情节恶劣令人发指,甚至还公然录制视频在网上炫耀。戾气蔓延甚至殃及教师群体,出现了直接伤害乃至杀害教师的极端例子。
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以及此次专项治理行动本身,都反证了相关法律的粗放或执行力的不足。现实经验是,只要不出现特别恶劣的后果,有关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几乎都处于沉睡状态;更何况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与青少年犯罪年龄下移现实的扞格。国人很多时候缺乏法治精神,习焉以和为贵的传统伦理,一旦出现校园欺凌,学校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等利害关系考虑,反倒可能成为施害者的“第一道防线”。例如,当备受关注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施虐同胞一案,最终以多名留学生的获刑告终时,几乎同期发生的南京某中学的欺凌事件(施虐程度几乎不相上下),处理结果却几不为外界所知。
法律法规,按理说不只是为了事后惩戒,而是为所有公民构筑安全空间。这一理念的实现,有赖于规则的细化、责任的明确,以及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刚性,刚性才能确立规则制度作为守护神的威慑。如果校园欺凌从界定到处理,均在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下不为例或者罚款检查了事之间躲闪游移,那么,一种多方受害的非合作博弈就会形成。
施加校园欺凌的学生,习惯了违法行为只在学校解决,相信学校不能拿他们怎样(最多是处分),进而相信受害学生不敢举报或者不怕被举报,因而越发肆无忌惮。受害的学生,只要所受欺凌在可以忍受范围,往往也不敢举报。因为他们也知道学校不会拿对方怎样,举报招致的可能是变本加厉的报复。而学校也不习惯在法律框架下解决问题。有些学校由于害怕出现极端事件、害怕社会舆论,往往在受害学生和施害学生之间进退失据,只能诉诸批评教育等有限的内部手段。这无形间又纵容了施暴者的戾气。
此番《通知》规定,对造成恶劣影响的校园欺凌事件,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这对于破除博弈困境,无疑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想要真正消除校园欺凌,仅有专项整治还不够,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校方和有关单位的救护责任法律化,让管理不善、监护不周者付出轻则民事、重则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必须根除架空法律、法规的博弈困境。如果对校园欺凌背后的中国世情缺少足够的警醒,不打开校门,让法律“进门”,专项治理之后,问题可能还会重来。而这,又何尝不是法治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
占比极高:严重凌虐事件中,少女超过少男
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校园欺凌是“雄性事件”,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学“古惑仔”很正常。不过,这个印象得改改了。这几年,手机拍照和拍摄视频非常方便,少男少女们也喜欢上传照片、视频到社交网络上分享。时不时便有人“晒”出欺负别人的“铁证”。这些极端欺负事件也逐渐走入大众眼帘。只不过,当媒体报道之后,公共舆论聚焦在“校园欺凌”这个大议题上,对性别未有太多的着墨和关注。
少女之间的凌虐现象很严重少女之间的凌虐现象很严重
《今日话题》针对今年3月份到6月14日媒体公开报道的严重校园欺凌事件做了一次分析,发现17起事件中竟然有76%是少女欺辱少女。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发现——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32.5%是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尽管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前者选择的是欺凌性质的事件,普通打架斗殴不算,后者则是以暴力行为作统计标准),不过都显示出少女之间的凌虐现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远远超乎想象。遗憾的是,不管媒体也好,学界也好,对这个现象的聚焦几乎是一片空白,相关研究非常少。少女凌虐和普通的校园欺凌当然是有区分的,连症状名称人们都没找对,更别说对症下药去预防了。
少女凌虐又多又恶劣有两大主因
基础:青春期少女有着独特的圈子文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从青春期走过的女生,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女孩们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圈子内有核心人物;圈子内的人互相影响,一致对外;进不了圈子的人很容易被欺负。
为什么圈子这么重要?这和青春期的独特性有关性。在这一时期,小大人们既渴望脱离儿童,又还不是真正的成人,他们成日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小社会”,彼此给予归属感、安全感。尽管男孩子也需要圈子文化,但是受到传统文化里对“阳刚之气”的期待,他们较少采取多对一和虐待的方式行事,更热衷于实力看似平等的单挑和打群架。而女生则不同,社会对于女性和对男性的性别期待和身份定义是不同的。对女孩欺凌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美国学者瑞秋-西蒙写了一本叫《坏女孩出列》的书籍,她认为,“因为社会不鼓励女孩表达愤怒,所以她们只好暗着来。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女孩间的亲密友谊对她们很重要,因此对女孩来说,失去友谊或受到特定集团的孤立都是大灾难。”
美国电影《贱女孩》讲述了高中女生小团体的勾心斗角,女孩间的小圈子欺负全球都常见美国电影《贱女孩》讲述了高中女生小团体的勾心斗角,女孩间的小圈子欺负全球都常见
所以,女生即使暴怒,也很少采取直接约架的形式来发泄。然而青春期是敏感的,也是冲动的。嫉妒、讨厌、愤恨、争风吃醋等情绪总得要个出口,这时候“小圈子”文化就显现出威力了。圈子内的“大姐大”不管是自己还是圈内的姐妹有情绪了,都会“振臂一呼”,其他的跟班们马上响应。欺凌,对于圈子外的人是痛苦的,对于圈子内部的人却是“幸福”的——“大姐大”借此树立威信、宣示权力;小跟班借此融合进圈子、提升自己的“社交地位”;即使不愿意欺凌的人也迫于社交压力,不敢出来说话,顺从地听“大姐大”和同伴的话。
很多时候,女孩间的欺凌与早恋、情感纠纷、争风吃醋相关很多时候,女孩间的欺凌与早恋、情感纠纷、争风吃醋相关
升级:社会、家庭、学校对这样的`小圈子约束力弱,“孤岛”里的小团体行为升级
全世界的青春期女孩都可能搞圈子,欺凌常见。但,更多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看不见的“冷暴力”,例如传谣、孤立等等。因为无论如何,学校、社会、家庭都对孩子存在约束力的。是什么让看不见的暴力变为了明晃晃的凌虐了呢?
这和环境有关,回顾那些极端少女凌虐事件,发生在大城市的并不多,反而是小县城常见。因为,这些地方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约束力都很弱。一不小心便从“冷暴力”升级,走向“性暴力”。
甚至家庭、社会一些不好的风气和现象还会让人模仿。换句话说,这些欺凌少女们组成的圈子像是一个个的孤岛。在这个孤岛内部,团体成员行为高度一致,听从“大姐大”发号施令。
今年1月,云南发生的欺凌事件中,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今年1月,云南发生的欺凌事件中,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名词叫“路西法效应”,显示是在一个封闭、高压的环境下,服从权威的好人也能变恶魔。而在心理学中还有一个名词叫“责任分散”,大概意思是很多人一起去做一个事情时,没有人会认为自己要负责任,谚语云“没有一个雨滴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水灾”。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人欺负一人,走向极端实在不奇怪,大多数参与者压根儿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以虐待为乐子。
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不能忽视。现在,青少年人手一机,很容易拍摄欺凌画面。而不仅仅是在彼此间分享,还乐于上传到社交网络去,从而“凌虐”不光是一个小圈子的内部问题,还能够迅速地“传染”给他者。例如山东兰陵县的中学女生,看到了网络上的欺凌视频之后,进行模仿。实际上,新的技术手段给在国外也带来了女性欺凌手段升级的问题。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学者们在2012年调研了9000多名学子后发现,28%的女性和15%的男生报告受到过网络欺凌,前者将近是后者的两倍,而报告在校内被欺凌的男女比例相差很小。网络上欺凌行为实施便利且传播更开放。而对于男生而言网络暴力显然没有实打实的“拳头暴力”来得爽快,所以比例要低得多。
岂能再对如此严重的少女凌虐现象视而不见
除了呼吁严惩,还得呼吁不装瞎
在美国犯下凌虐同胞恶行的中国学生,面临着理论上最高可判“终身监禁”的罪名。而那些中国极端案例中的学生,大部分被教育机构给训斥教育,剩下很少的可判刑的极度恶劣案件也基本是缓刑。所以,在上个专题里,我们已经呼吁过严惩,这样才能既震慑住“小恶魔”们,也对受害者公平。而严惩的前提是,社会对于频频发生的少女凌虐现象不再视而不现,当个瞎子。现状是,无论教育机构、社会媒体、研究学者还是官方部门,对于少女凌虐现象都失察、失语居多。甚至根本搜不到几篇针对性的学术论文。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名15岁少女因不堪欺凌自杀,引发全社会震惊,政府、学界乃至公共人物都纷纷行动起来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名15岁少女因不堪欺凌自杀,引发全社会震惊,政府、学界乃至公共人物都纷纷行动起来
而只有正视,才能鼓励受害者说出来,避免情况恶化
在少有的几篇关于少女欺凌现象的研究中,重庆师大贺岚的论文《看不见的角落》,访谈了多名女生和学生,是良心之作。其中一名化名为G的老师这么解释自己的视而不见:“也不能说是袖手旁观吧?当老师的其实最烦最怕的就是这种……但是,当时班上的情况实在是……我总不能为了一个人而导致自己别的工作无法开展吧?那不是更得不偿失?真的发生过类似的情形的,你还别不信。法不责众啊!学校也一样。”老师如此,被伤害的学生更加不会报告了。而一次次的沉默,纵容了整个欺凌恶化,也让欺凌者越来越猖狂,最终变成极端恶劣的少女凌虐。
受害者大声说出来很重要。贺岚论文提出一个理论和观察——“‘永远说真话’,这将有利于母亲帮助女孩树立信心,使得她们在从容地面对自己的种族和性别问题的同时懂得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大城市里的母亲更多地会教导女孩在面对冲突的时候要向男孩一样采取反击,而不是一味克制和忍气吞声。”而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正视,受害者谈何勇敢说出来?
【校园欺凌手抄报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