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析诗景(4)

时间:2021-08-31

  唐诗人中亦有以花喻雪的诗句,“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失之生气;“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则多柔弱;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美则美矣,却输了气势。而岑参笔下,雪由极寒而至极妍,哪里只是神来的比喻,分明是盛唐气象,是盛唐时期诗人们面对任何艰难都乐观豁达积极豪迈的襟怀。

  其二,雪之色瑰。《白雪歌》对白雪的描写贯穿全篇,写雪之色亦不局限于一句一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塞外银装素裹的美景,可谓匠心独具。接着“瀚海阑干百丈冰”使空旷荒凉的准噶尔盆地穿上一件晶莹剔透的外衣,万里愁云则使天空充满了深灰暗沉的阴霾。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地描绘了那面“独树一帜”的鲜艳的红旗。至此,天的深灰、地的洁白、旗的艳红巧妙映衬搭配,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雪景。这灰的暗与白的明、雪的冷与旗的热又不仅是色彩的组合,更是诗人送别武判官时依依离情、纯洁友情和真挚热烈的内心世界的寄托。

  其三,雪之景壮。古来写雪的诗句很多,能写出北国雪景豪壮特色的却不多见,我以为并非诗人不能见到,大概是胸襟意境未能到达之故。李白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夸张,却多郁闷之气;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毫无生气;只有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见领袖的豪迈与气魄。而岑参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境界上与毛诗不相上下,且与“千树万树梨花开”刚柔并济,既壮且美,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