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白居易《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七言的歌行当然最有名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可是《长恨歌》太长了,我们只读其中的一段,就是读玄宗到四川以后吧: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落叶满阶红不扫。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好,我们就念这一段吧。

  以下附录

  叶嘉莹: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坏

  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是很成问题的一件事情。叶嘉莹举例说,你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会盲目崇拜,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一定都好。如果不告诉作者是谁,他就很难判断诗的好坏。也许一些人有一些直觉感受,可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不一定能说出缘故。

  好的诗歌应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的最重要标准。叶嘉莹说,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者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话。

  晋朝陆机《文赋》中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叶嘉莹说,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的、凄凉的、悲伤的感觉。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了,我们就有一种欣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大自然的物象。优秀的诗人有锐敏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只是草木、现在的人事,我所没看见过的、没经历过的人事,都可以感动我,这才真正是一个有博大感情、襟抱的诗人。

  叶嘉莹举例说,就像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虽不是唐明皇或杨贵妃,但能够想象他们死生离别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