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范文(8)

时间:2021-08-31

第四章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城区

  “*”期间,我区可在两个层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逐步推进。

  (一)园区层面。

  通过哈东国际工贸园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企业间的有机组合,使一个企业的下脚料或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拓展产业链条,在园区内形成企业间的有序循环。

  1、利用我区区域自产的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建设以特色菜、鱼、果、奶为基地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形成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再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使无公害、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2、园区的新企业要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入驻园区的条件和要求,以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入驻园区的规模性企业,尽力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园区内的循环经济。

  3、建立工业园区(企业)指标体系。“*”期间对哈东工贸园区研究建立园区指标体系。从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等方面设立具体标准值,使园区企业有所遵循,走生态型、现代工业发展之路。

  (二)社会层面。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全区开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资源危机感的认识,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期间,应从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利废等方面入手,珍惜资源。

  1、节水:通过老城区改造工程,安设中水回用装置。在新建居民小区中设置中水回用系统,节省自来水的耗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节能:在商贸集中区,首先开展节能、节电活动。逐步推广到全区每个层面,并鼓励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

  3、节材:积极推广新型替代材料,建筑部门要采用轻型节能墙体材料,在建筑、装饰材料工业园内要开发新型建材,广泛应用于社会。

  4、节地:集约节约用地,加强我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优化产业用地结构和城区布局,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对土地资源积极整理、适度储备、科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利废:加强我区可再生的金属、纸、塑料、废旧轮胎、家电及生活、生产废弃物的分类体系建设和资源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