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范文(2)

时间:2021-08-31

三、实施结果

  (一)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使资金、物资等向项目区倾斜,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形成合力,推动项目工作完成。

  1、综示区样板实施地点及面积

  2018年1000亩综示区布局是:隆阳瓦窑镇老营村200亩、蒲缥镇王头寨村150亩、板桥镇沙坝村200亩、羊邑村350亩、西邑乡鲁图村150亩、乌马村50亩、辛街乡龙洞村100亩,合计1200亩。

  2、综示区核心样板

  在XX区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实施完成云南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合示范区,其中核心示范样板150亩,产量指标750kg,品种“云瑞220”、“保玉13”、“周玉0913”、“云瑞505”。

  3、新品种展示

  体系展示品种共27个,分别是云瑞668、云瑞11、云瑞10号、云瑞396、云瑞666、云瑞222、云瑞89、yr88、云瑞220、云瑞518、云瑞407、保a1、a4、a7、a10、云瑞505、云瑞336、云瑞339、云瑞556、得单5号、得单3号、德玉15号、云瑞958、临玉8、9、10号、以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五谷1790”为对照。

  分别安排在中海拔1725.3米的汉庄镇羊邑村大寨子组、低海拔1348米的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高海拔1871米的瓦窑镇老营村一组。

  体系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展示13个,分别是彩甜糯、云甜2号、云甜3号、云甜9号、云甜10号、彩糯3号、彩糯6号、云糯4号、云糯5号、云糯6号、超甜复诊、中农甜410、安迪18、老品种。

  4、万亩带动片

  万亩带动区,西邑4000亩,蒲缥2000亩,汉庄2000亩,板桥1000亩,老营1000亩。

  (二)实施结果

  1、测产结果

  经过9月13日-10月18日组织区、乡(镇)科技人员及村组干部进行认真测产调查,综示区样板合计测产152块田,测产面积285亩,代表面积1200亩,其中百亩核心区150亩测产30块田,测产最高产量973kg/亩,最低产量521kg/亩,加权平均产量704.4kg/亩,加上间套种40天豆,平均产量50kg/亩,单价6元/kg,产值300元,折合玉米100kg,亩产804.4kg/亩,亩产值2413.2元,千亩综示区1050亩,最低产量652kg/亩,最高产量980.5kg/亩,加权平均产量703.5kg/亩。万亩带动区,蒲缥2000亩,老营1000 亩,西邑4000亩,汉庄2000亩,板桥1000亩,测产结果加权平均产量648.85kg/亩,最高产量850kg/亩,最低产量553.2kg /亩。

  根据测产结果综合分析,项目超指标完成任务,其中1200亩综示区总产85.95万kg,平均产量716.3kg/亩,万亩带动区总产648.85万 kg,平均产量648.85kg/亩,合计11200亩总产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8年玉米预计单产521kg /亩,亩增产135.1kg/亩,增25.93%,总产增151.31万kg,按照目前市场价2.8元/kg计算,增产值423.67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这一效果的取得,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及项目实施村、组干部、及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取得的结果,发挥了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样板成为各级品种技术的观摩现场。

  2、专家验收结果

  2018年9月28日,由XX市XX区农业局主持,邀请市、区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在汉庄、蒲缥等乡镇实施的“2018年玉米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和万亩带动区”项目进行复测验收,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和自测产量情况汇报、认真察看了项目区的玉米长势情况,选定了有代表性的三户农户(三个点)进行实产收获,并查阅项目相关资料、经充分酝酿讨论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超额完成任务指标。项目要求在XX区建设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辐射带动区,产量指标依次为750㎏、700㎏和600㎏/亩。通过实施,实际完成面积分别为150亩、 1200亩和10000亩,理论测产依次为804.4㎏、703.5㎏和648.85㎏/亩。亩产超任务指标7.3%、0.5%和8.1%。面积和亩产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经专家组实收三个点,加权平均亩产745.6kg,比实施单位自测对应田块加权平均数720.5kg/亩高25.1kg。说明实施单位的测产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因此专家组认定该项目区11200亩平均产量为656.1kg/亩(复测实收产量和自测产量详见附表)。

  (2)综合效益显著。该项目完成11200亩玉米示范区建设,加权平均亩产656.1kg,比XX区2018年预计玉米平均亩产521kg,亩增135.1kg,新增总产 151.31万kg,按每kg2.8元计算,新增总值423.67万元。其中千亩片亩增产182.5kg,亩增产值511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超额完成任务指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促进了保玉13号、云瑞220、云瑞505等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对辐射带动周边玉米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上述几个抗病丰产良种的推广,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3)技术成熟、措施可行。项目组针对XX区实际情况,采用抗病高产良种、适时播种、规范栽培、科学使用控释肥、综合防治虫、草、鼠害等技物配套措施,增产效果明显。通过成立项目领导组织、技术组织、完善责任制、强化技术培训等工作措施实施到位,有力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园满完成。有关材料齐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3、品种展示试验结果

  示范推广品种周玉0913、麒单8号、云瑞220、云瑞505、尚玉3899、尚单2012、丁单1号,经过大面积示范,鉴定出“云瑞505”可以在XX区海拔1750米以下玉米生产区大力推广应用,“尚玉3899”、“尚单2012”、“丁单1号”三个品种可以在XX区海拔2200米以下玉米中低产地块大力推广应用,“周玉0913”可以在XX区1800米以下地区推广种植。展示品种分别安排在中海拔1725.3米的汉庄镇羊邑村大寨子一组、低海拔 1348米的蒲缥镇王头寨村大新寨自然村一组,高海拔1870米的瓦窑镇老营村一组,27个组合,鉴定出“云瑞666”、“云瑞958”、“云瑞 556”、“云瑞11”、 “保玉18号”等组合提供下年扩大示范。

  鲜食甜玉米鉴定结果产量、品质表现好的有云甜3号、云甜9号、云糯4号、云糯6号、彩糯6号五个品种,结合品种产量、抗性鉴定及品质鉴定“云甜玉9号”可以XX区保山坝海拔1650米以下地区进一步进行扩大示范种植鉴定。

  (四)项目效益简析

  1、经济效益简析

  项目合计完成面积11200亩,总产量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8年玉米预计产量521kg/亩,亩增产量135.1kg/亩,增25.93%,新增总产量151.31万kg,按照目前市场价2.8元/kg计算,增产值423.67万元,扣除投资体系建设15万元,基层推广体系示范基地建设投资4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66万元,区级样板投资2万元,国家玉米示XX县投资3万元,合计投资90万元,净效益为333.67万元,投资效益比为1:3.71元,按照项目区涉及1.5万人计算,人均增收222.4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简析

  总产734.8万kg,平均产量656.1kg/亩,比XX区2018年玉米预计产量521kg/亩,亩增产量135.1kg/亩,增25.93%,实现亩增产100kg以上目标,新增总产量151.31万kg,按照人均年占有400kg粮食标准计算,可解决0.38万人一年的吃粮问题使1863人脱贫(国家贫困标准2300元/人年),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XX区玉米生产良种及集成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带动全区39.58万亩玉米生产发展,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项目区综示区核心样板蒲缥镇大新寨150亩核心示范样板及新品种展示,成为XX市2018年大春生产观摩会议、XX区2018年大春生产观摩会议观摩的重点现场之一,成为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体系建设XX市玉米育种研究室XX区区域推广站玉米新品种、技术观摩观摩现场之一。综示区样板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农户来年玉米品种栽培技术的选用示范观摩现场。

  通过项目的实施,通过玉米专用控释bb肥的示范,为下年该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提高XX区玉米生产水平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区示范推广的“保玉13号”、“麒单8号”、 “中玉335”、“周玉0913”、“云瑞505”、“尚玉3899”、“丁单1号”、“尚单2012”经过市区乡镇品种观摩鉴定列为今后XX区玉米生产的主推品种。筛选鉴定出“云瑞666”、“云瑞958”、“云瑞11”、“云瑞556”、“罗单299”、“保玉18号”、“尚玉3899”、“尚单 2012”、“丁单1号”等新组合提供下年扩大示范,为XX区今后玉米生产发展,品种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效益

  项目区推广新品种,由于品种抗病减少防病农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推广玉米专用控释bb肥,减少资源消耗,直接或节约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玉米的增产,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秸秆间接还田、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减缓了土壤酸化,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保护了水土环境,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五)提高了科技人员能力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培训村组干部、农户12场次,培训人员2500多人次,其中召开观摩会三场次,参会人员289人次,指导农户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00多分。

  (六)核心团队建设

  根据云南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依托XX区农业技术推广所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根据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安排,继续由XX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副所长陆顺生任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站长,宋云、曾林、单艳、刘艳5名成员为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专职技术人员,在项目涉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配合下,执行完成玉米区域推广站试验示范推广任务。配合区农业技术推广所科技人员杨国田、杨兆才及8个乡镇18名科技人员组成XX区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250户玉米示范户建设25名技术指导员团队,由区域推广站站长、副所长陆顺生任玉米产业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完成XX区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250户玉米示范户建设。

  (七)加快科技信息及成果传播及体系建立以来获奖情况

  2018年团队人员及玉米产业技术指导员在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网、云南农业信息网、保山农业信息网、隆阳农业信息网上报刊登玉米信息57条,超额完成20条任务;发表论文7篇,《灰色关联度分析在XX市XX区玉米新品种展示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在耕作与栽培2018年26期刊登,《玉米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29期10123页刊登,《纤维亚麻品种产量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评价》在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18期4281页刊登,《贫困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模式及途径分析》在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31期11188页刊登,《玉米高产创建的实践与思考》在宁夏农林科技2018年2期11页刊登,《XX区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成果分析》在科学种养2018年03期227页刊登,《山区农民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在中国农学通报2018年23期刊登。

  (八)交流检查指导

  省体系首席专家番兴明、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专家肖植文教授、省农业职业学院综合试验站专家赵燕、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临沧综合试验站李学智研究员、产业体系育种研究室岗位专家高级农艺师邵思全等、市区农业局主管粮作的领导、股室、站所领导多次到体系建设综示区检查指导工作,为任务完成提供领导技术支持。体系科技人员深入样板实地、农户家中进行多次指导,确保项目任务超额完成。

  (九)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使用按照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要求,依托体系建设,依托单位XX区农业技术推广所财务,设立专账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即单独设账,单独核算,由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站长负责,有利于项目任务指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