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春联的来历和起源(2)

时间:2021-08-31

十二生肖来历:属相鼠

  鼠在十二生肖属于首位,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子”,故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子时”--晚上十至凌晨一点,又称“鼠时”。那鼠是怎么当上生肖的呢?下面是属相鼠的十二生肖来历。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这件事归四大天王掌管,当年执事的天王姓什么,那年出生的人就属什么。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后,玉皇大帝就决定挑十二动物代表人间生肖,并赐封为神,为体现公平原则,玉帝下令,在规定的日子,人间的动物都可以到天宫应选 ,并且以动物们赶到天宫的先后作为排名次的顺序,只取最先赶到的前十二名。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争取当生肖,并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可是,机灵的小老鼠想,人间的许多动物都比自己漂亮,并且还对人类有用,比如,猫念经、兔拜月、狗守屋、龙蛇治水、猴镇山、牛马耕田、猪羊供人食用,自己应当想个法子才能争取到属相。

  于是,在规定到天宫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来,也没去叫猫,自个儿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来,韧性最好、最勤奋的牛带自己去上天宫去,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大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群王口中无戏言,自己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 猫在家等了半天,不见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赶去天宫,由于等待老鼠耽误了时间,等猫赶到天宫时,十二生肖的名额已排满,没有猫的份儿了。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就扑去咬,以泄心中这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不起猫朋友,见到猫就逃。直到今天猫和老鼠的还是殆对头,人们也觉得老鼠的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也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 于是,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直至今天,它们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的家族始终昌顺、繁衍不息。不管怎么说,老鼠毕竟是凭自己的机警和聪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晚上11时至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十羊九不全”的历史来历“十羊九不全”是什么意思

  相传“十羊九不全”是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晚清政府所营造的策略。因为慈禧太后是1835年出生的,生肖属羊,干支为“乙未”年,而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曾国藩和李鸿章也同属羊,曾国藩生于1811年,干支辛未羊年;李鸿章生于1823年干支癸未羊年。革命党人在民间宣称属羊的命不顺,其目的.就是从精神上给他们打击,以笼络更多人士,造就更浩大的声势、理由推翻晚清腐败的封建帝制。 据说“十羊九不全”的口号最初来自于天平天国,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以后,得到广为流传。再后来的李鸿章签订卖国条约,人民更加的憎恨属羊的王公大臣,清朝晚期真的是和属羊的“干”上了。袁世凯也是属羊,生于1859年阴历的八月,是己未羊,后来袁世凯称帝,人们口号就是“八月的羊挨刀宰”。建国初期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也是属羊的,生于1907,是丁未羊。从那以后,“十羊九不全”开始广为流传,一直流传至今。 此外,也有学者考证,最早的关于“十羊九不全”是来源于周朝研究八卦易经的周文王,但当时周文王说的是“十羊九福全”,说十个羊有九个是有福气的、是幸福的。但因为那个时代文字不普及,老百姓不认字,传播过程多是口头相传,传着传着渐渐成了“十羊九弗全”,成了“不”的意思,同样的读音,完全不同的含义,后来演变成了“十羊九不全”了。

12生肖的来历是什么

  用12生肖纪年,在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了。《北史·宇文护法》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考古和研究表明,十二生肖的来历和产生与我国先民的的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哲学理念、天文星象等有着不解之缘,它们是我国十二生肖得以生成的源泉和土壤。

  1、十二生肖源于古代的动物崇拜 在原始社会,先人们的生存和生产力低下,他们必须对周边世界,尤其对动物十分关注。因为有些动物,比如猛虎、毒蛇,对他们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只有敬畏,更须提防。有些动物,比如马、羊、牛、鸡等,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重要食物源。有些具有特殊感官的动物,比如狗,有灵敏的听觉、嗅觉反应,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帮手和朋友。他们还感到,在冥冥之中必定还有一种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比的动物在驾驭他们的命运,令他们诚惶诚恐、顶礼膜拜,于是他们把鳄鱼、蟒蛇、走兽、雷电、洪水等的声和形汇合一体,形成了看不到摸不着的龙。因此我国的十二生肖中除掉“龙”之外,其余十一种都是生存在自然界的动物。先族徽号或标志并加以崇拜,图腾的意义也应运而生。图腾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国先人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十二生肖是一种巧妙地、形象地将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2、十二生肖源于当时农业社会的生活 古人云:“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的生活和劳作规律。为了更有利于劳作,古人对日出日落规律进行了长期的观察,最终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等时间段。他们用十二个地支来分割等时段,每一时段称之为一个“时辰”,其时辰名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十二时辰纪时之法,与我们现在的24小时记时之法如出一辙,所不同的只是“小时”为60分钟,而“时辰”则有120分钟。由于十二地支的名字不易记住,后来,古人逐渐把时辰用的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结合了起来,并按照这种十二种动物的不同习性,用十二地汉语来解释就是:“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古人还认为“地支”有十二,谓之十二地支、十二子、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们同“十天干”一样亦有其含义:“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卯是茂,言万物茂也。辰是仵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巳是起,指阳气之盛。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证明,“干支纪年法”之后出现了“生肖纪时法”,即以动物作地支标志,使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一一对应,因此两者可能同源“生肖配地支”也源于当时古人对这种星象的观察结果。我国古人创立了十二辰学说,把周天等分成为十二份,用十二支来表示;古人同时创立了二十八宿之说。这样,天上便有两个对应关系的“圆周”系统。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家用以观测天象和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运行的系统,它排列为东、南、西、北四组,每组配以一种动物。根据这种排列方法,其次序正好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样,古人以地支标志十二辰,又以生肖属配十二支,这就使十二生肖与二十八宿产生了关联。很显然。十二生肖的生成,与古人观天象有密切的关系。二十八宿用二十八种动物来代表,包含着十二属相中的动物,因此,十二生肖源于二十八宿,即源于天文学之说,是不无道理的。

  3、十二生肖源于“五行”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有学者认为十二生肖源于道教,其依据一是道教设置二十八宿尊神(有二十八动物来作象征)、三清天尊和其他神只,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南极仙翁、真武大帝、九天玄女等。而在“玉帝选十二生肖”的传说中,选择了与二十八宿尊神关系密切的十二种神灵(即动物)来作为十二种生肖,虽为传说,但是很可能是对当时流传民间的不统一、无系统的十二生肖进行了调整、补充、改变,形成与时辰、年龄等相关联的十二属相。依据二是道教成于东汉,而十二生肖也大约成于东汉时期,这也许是巧合,但也许并非巧合,因为创建一个宗教,必须有其教义和学说(即说教),道教对十二生肖的提炼和创新是其内容之一。依据三是道教还有十二元辰(或曰十二宫辰)神只,“元辰”中的“元”意为“开始”,而“辰”则为“时辰、时光、日子”,即日、月、星辰的统称,因此“元辰”其实也就是指子、丑、寅、卯等的十二地支名称,将它同十二见智,莫衷一是,但是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起源于中国,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应该说,十二生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就,亦非来自一脉之源、一抔之土,它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是中华文化积淀所致,是中华民族智慧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