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结

时间:2021-08-31

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结

  近两年来,在海安镇党委、镇政府、镇人大的关怀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下,全校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致力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彻底改变学校基础差、底子薄、环境劣、设备落后、实力疲软,境况甚忧的现状。学校规模日益壮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徐闻县一级学校”、“湛江市规范化管理学校”、“县文明单位”和“满意中学”;我本人多次被当选为海安镇人民代表,2010年7月,本人又获得了徐闻县优秀党员的荣誉。现将近两年来学校管理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请予审议。

  一、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提出新的办学理念

  学校团队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育政策,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治校,严格执行《徐闻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意见》等有关教育教学文件,深入落实《广东省2004—2020年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湛江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徐闻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教育建设规划,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委、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基,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实行办学目标管理

  学校注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领导核心。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责任。我到学校后,大胆选拔任用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学校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优

  化了班子结构。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其他班子成员接受行政集体领导,坚决执行班子决策,落实分管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领导到位,职责到位,管理到位,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二)是抓好团结协调,推行制度管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保证各项决策民主、科学、合理。加强班子成员之间沟通和联系,维护班子权威,尊重成员的不同意见,支持成员创造性地开展分管工作,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协调共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坚强领导集体。我带领班子成员先后完善了《中考备考方案》、《全员聘任方案》、《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常规教学工作量化细则》、《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安全教育制度》、《卫生制度》、《班主任量化考核方案》、《双优班评价方案》、《宿舍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目标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学校目标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认可。

  学校还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行人文管理。利用每周一会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法制观念和从教品德,端正教师职业行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杯,重视情感的倾注,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价值追求和心灵感受,关心、关爱和关怀教师,让广大教师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自觉安教、乐教和善教。

  (二)是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推行目标管理。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注重在科组的常规教学实践中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走出去”的交流活动中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还积极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推荐和鼓励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比赛和评比。近两年,我校在县优质课比赛中,获县优质课

  比赛一等奖的有2人,获县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的有5人。

  (三)是加强班主任团队建设,推行激励管理。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了解班主任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实现学生德育成果最大化。建立健全量化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班主任的管理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分配和教职员工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海安中学教职员工考核方案》和《海安中学班主任考核方案》顺利完成绩效工资分配工作,有效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教职工维权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的作用,积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近两年来,教师屡获嘉奖,共获奖41人次,其中市奖2人,县奖19人,镇奖20人。

  三、教务工作方面: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效果显著

  学校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管理,做到“紧”、“严”、“实”、“活”、“效”相结合,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是抓常规教学不放松。扎实抓好教师备课、上课、练习、作业等常规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抓得紧,管得严,做得实,做到“教、听、查、评”“四到位”。课堂教学贯彻“六进课堂”和“八字方针”的要求,有效地保证常规课堂教学质量。每学期全县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评比都名列前茅;各级各科期终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都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二)是抓教学改革不放松。建立了以教导处为总指挥,科组为主阵地的校研工作机制,组织探究新课标理念下新的教学模式,以“一上一评”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教导处订出《教研教改方案》,各科组根据方案定出科研专题,写出实施方案,做到定人、定内容、定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落实教研专题。负责实施的教师归纳出阶段性的成果,写出可行性的论文。近两年获奖教学论文28篇。

  (三)是抓学科竞赛不放松。每个学年度各级各科都根据本科

  特点举行学科知识竞赛。如英语科举行口语对话和演讲比赛,从中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语文科举行朗诵和作文比赛;数学、物理、化学科举行知识技能竞赛;政治科举行时事知识竞赛等。各学科参加各级比赛,荣获市奖以上的有12人,县奖的有35人。

  (四)是抓中考备考不放松。非常重视抓好中考备考工作,抓得紧,做得早,坚持抓长远,打基础。从七年级抓起,把握考点、重难点,系统有序地进行备考教学。更重要的是尽力抓好初三级备考工作,做到早定中考备考方案,早成立中考备考小组,早召开学生备考会、毕业班教师会和学生家长会,让教师、学生提早进入备考准备阶段,进入中考备考战状态。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分析研究往年的升学试题,设计一些针对性很强的练习,强化中考模拟测试训练,实行月考和联考制度,增强学生解题应试能力。重视学生模考分析,寻找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方收集有关中考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加强与兄弟学校信息资源的交流,提高备考效率。

  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后,效果显著。每学年度都出色地完成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中、中技等各层次的招生任务。自2004年我校中考被重点中学录取人数首次突破40人大关后,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到今年2010年我校中考被重点中学录取人数突破80人大关,在全县同类学校中,我校属于前列、比较突出的学校。近两年来,考上重点中学137人,其中2009年8月,我校考入湛二中3人,湛附中3人,徐闻中学42人,总分800分以上有9人,高分层人数排在全县第三位。2010年,中考考入湛附中2人,徐闻县中学52人,县实验中学35人。

  四、德育工作方面:重视学生品德教育,创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风。

  (一)是加强主题教育,创新德育教育模式。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中学生守则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环保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国旗下讲话”等主题教

  育活动,特别是坚持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制度,选择不同主题,由班级轮流主讲,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某些学生解开心中不解之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开展爱心行动,创新评优评先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变废为宝”和“爱心扶贫”活动,发动全体同学收集废纸、废饮料瓶等,由学生会管理变卖,把所得的款额资助给贫困的同学。同时,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开展“爱心行动”,前年全校师生为身患心脏病的叶子键同学捐款12000多元;为玉树灾区捐款8000多元;“扶贫济困日”捐款27905元。本学期为蔡小波老师捐款近20000元。这些活动使学生在爱心行动中学会了关心他人,感恩社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学校结合爱心行动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每学期评选了10名“十佳优秀班干部”,10名“十佳行为标兵”,利用赏识教育,以褒扬先进,激励后进生。

  (三)是跟踪转化学困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学校建立学困生档案,老师对学困生实行“一帮一”活动。对学困生进行跟踪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定期组织法制教育讲座,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多年来,学困生转化率达到98%以上,犯罪率为零。按照上级控流指标,及时摸准流失学生具体情况,组织动员流失生及时返校;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把学生巩固率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勾,班主任通过信访、电访、家访与家长联系,多方位控制学生流失。近几个学期学生巩固率达98%以上。

  学校还十分注重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安全、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责任。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举行“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如何预防溺水”、“宣传防火”、“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防食物中毒”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基本安全防范措施,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认真落实安全防范责

【学校管理工作的总结】相关文章:

1.关于学校管理提升年总结

2.学校管理提升年的总结

3.高中学校管理年工作总结

4.学校管理网站工作精选总结

5.学校管理学习心总结

6.关于学校管理跟岗的学习总结

7.超市工作的总结

8.职工工作的总结

9.安全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