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解析(3)

时间:2021-08-31

  篇三: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要求

  一、形象礼仪

  1.在校期间按学校要求穿规定的校服,衣服干净整洁;团徽佩戴在左胸。

  2.课堂和集会不敞衣,不脱鞋。

  3.头发适时梳洗,发型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

  4.保持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表情自然,不故意挤眉弄眼、吐舌、做怪相。

  5.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6.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走路昂首挺胸,举止文雅,稳重端庄,落落大方。

二、课堂礼仪

  1.做好课前准备,并端坐教室安静等待。

  2.老师宣布上课,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并鞠躬行礼,待老师答礼后坐下。

  3.不迟到。如果迟到,立正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进入教室。

  4.上课时,身体端正坐直,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5.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清晰。

  6.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动作。

  7.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起立,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三、活动礼仪

  1.课间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妨碍他人休息,注意礼让。

  2.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科技制作、团队活动、文化节活动以及培养特长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3.出入教室、等教学活动场所要轻声慢步,按指定线路有序行走,不拥挤,不抢道。

四、集会礼仪

  1.集合列队要迅速、安静、整齐,并在指定位置坐(站)好。

  2.参加升国旗仪式,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

  3.听讲话、看演出,要做到神情专注,姿态端正,保持安静,并适时适度鼓掌。

  4.在集会过程中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会场清洁卫生。

五、交往礼仪

  1.进出校门,相互谦让;主动向门卫和值班老师问候。

  2.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遇到老师,应让老师先行,向老师问好。

  3.要诚恳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和老师、同学有不同意见时,要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不赌气,不吵闹。不欺骗老师,不顶撞老师。

  4.住宿生要遵守宿舍管理规定,讲究宿舍卫生,个人物品要按规定摆放。

  5.尊重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不给同学取绰号,不挖苦讽刺他人。

  6.向别人借东西,要先征得别人同意;并且信守诺言,按时归还。

六、就餐礼仪

  1.进入餐厅要安静有序,拿取餐具相互礼让,不急跑,不插队,不争抢,不拥挤。

  2.进餐时遵守食堂秩序,保持安静,爱惜粮食。

  3.进餐后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残汤余羹、不乱扔餐具与垃圾,保持餐厅卫生。

  后房子中心校德育处

  篇四: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讲——学礼仪,做讲文明的中学生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为此应加强礼仪教育,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优秀素质,外在良好形象。

  孔子说:“礼者何也?即中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管子也说“礼者,因人之情,象义之理,而为之节乐者也。”所以,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礼仪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使中国素有“礼仪之邦” 的美称, 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

  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礼仪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今天的中学生将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礼仪行为十分重要。加强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

第二讲 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等,这些行为都应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第三讲 校园文明礼仪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一、尊敬老师

  (一)相遇

  1、一天中要遇见老师好几次,每次都要行礼问好,不同的是,早上入校和晚上离校的见面、告别要郑重地行鞠躬礼,其他时候见面可行点点礼、挥手礼。

  2、与老师在门口相遇,要主动为老师开门、关门,并请老师先进、先出。

  3、与老师在楼梯口相遇,应靠右站立,请老师先上先下,与老师保持两到三个台阶的距离。

  4、如果老师在楼梯口与你说话,你应该站在老师的下方,不能让老师抬着头和你说话。

  5、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报告或敲门,得到允许后方能进入;离开时要同老师道再见。在公共场所遇见老师要主动问好,主动给老师让座。

  (二)上课

  1、课前先要预习上课内容,并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

  2、课堂回答问题要先举手,切莫随便发言。

  3、教师若有失误,不要直接提出,让老师难堪,也不要自以为是地逞能,而应该举手得到允许后提出,或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三)交谈

  1、选择适当的时间和老师交谈,不要打扰老师工作或影响老师休息。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者另约时间交谈。

  2、对老师要使用文雅、谦逊、尊敬的语言。和老师交谈时,注意语言的得体,符合自己的身份。

  (四)误解

  1、克服委屈心理。对老师的错怪要谅解。

  2、消除反感情绪。相信老师主观上是公正无私的,只是一时不小心才出了错。

  3、事情发生后可以亲自或委托班干部去向老师解释。

  二、友爱同学

  (一)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