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常识之见面礼仪(4)

时间:2021-08-31

篇四:文明礼仪教案

  《文明礼仪》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礼仪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行为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准则的传统美德教育,它是德育的基础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要求

  1.开展以《文明礼仪教育读本》诵读比赛活动 。以《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为教育读本,扎实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要从“坐、站、行”、排队出教室、礼貌用语、行为习惯等入手,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养成文明的举止。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或文明礼仪录像课,通过讲座或录像让学生了解、掌握礼仪知识与技能,从认知上形成礼仪意识和习惯。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通过考级活动,引导学生知礼、行礼、守礼,形成学生高尚、文明的道德品质。

  2.开展以每月文明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期、年度系统性目标出发,确定每月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并制定好年级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要求,提出具体的礼仪教育措施。把班级礼仪教育主题通过书面通知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开展各类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各系列的主题式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交往技能。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根据每月训练主题设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形成高尚的礼仪品质。

  (1)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周末开展“今天我当家”、“寻找我身边的礼仪细节”活动等等。本学期“十一”长假期间继续举行各类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如:寻找身边的礼仪细节,我和爸妈比文明,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2)积极开展“文明小书包”、“文明小课桌”活动。倡导少年儿童规范使用自己的小书包、小书桌,拒绝不文明物品进校园,学会整理自己的课桌椅,爱护自己的课桌椅。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强文明礼仪教学指导

  2.注重结合。要把文明礼仪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教师要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要把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

  3.重视礼仪教育的评价工作。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活动中,要求组织学生剖析自己,针对自己文明礼仪习惯中薄弱的地方,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建立文明礼仪目标,并努力完成目标。

  附:学生基本礼仪(供参考)

  1.见面礼仪:

  (1)遇见校领导、老师主动敬礼打招呼“您好”或“老师好”;碰到学校员工、遇到同学打招呼“您好”或点头微笑。

  (2)碰到外校老师来学校主动欢迎:“老师好。”

  (3)遇见其他客人、家长来校时主动欢迎:“您好。”

  2.上课礼仪:

  (1)课前两分钟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2)去专用教室上课,课前两分钟出教室排队,等候老师到来,做到“静、

  齐、快”;走队列时要“快、轻、直”,不得影响其它班级上课。

  (3)在给老师行上课、下课行礼时,立正站直注视老师,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后能够及时整理自己的抽屉,使之保持干净、整洁。

  (4)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并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读姿,学会做笔记。

  (5)上课迟到在教室门口立正,进门前喊报告,方可入内。

  3.课间礼仪:

  (1)讲文明话、普通话;不讲土话、脏话。

  (2)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追逐、奔跑、推搡和打闹等。

  (3)文明轻声交谈,不尖叫、怪叫、大声嚷嚷。

  (4)讲究清洁卫生,不乱吐痰、乱扔杂物、随地滚。

  (5)认真做好该做的事,不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6)开展文明安全的课间活动,不做不安全的游戏。

  4.交往礼仪:

  (1)老师或家长讲话时不插嘴,不在旁边吵闹,学会尊重他人。

  (2)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在接受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时,虚心倾听,并说“谢谢!”

  (3)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如需找老师,进门前喊报告,得到允许才可入内,并随手关门。

  (4)同学之间交往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打人,不随便对人发脾气,要谈论健康、有趣、有意义的话题。

  (5)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

  5.集队集会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行,行进路上不讲话,动作整齐规范。

  (2)有参加活动观看演出时,不故意起哄、插嘴、嬉笑不休,争当文明观众,并热情地为演出节目鼓掌。

  (3)周一升旗时庄严肃穆,脱帽行队礼,旗手执旗要规范。高唱国歌,服从队列统一指挥。听领导、同学讲话时保持安静,讲话结束后热烈鼓掌致谢。

  6.家庭生活礼仪:

  (1)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

  (2)做客待客、与邻居和睦相处礼仪等。

  7.综合礼仪:

  (1)安全第一: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不安全的游戏不玩;不安全的事情不做。

  (2)在学校就餐,排队领取食物,珍惜粮食,轻嚼慢咽,不挑食物,不说废话。

  (3)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护自己,并会拨打相关的求救电话:火灾报警119;急救报警120;公安报警110等。

  (4)进出校门礼让同学,遵守学校上学放学规定,不争不抢,并按学校要求统一穿好校服,佩戴小黄帽、胸卡和红领巾或队徽。

  (5)爱护图书,开放式书廊上的图书,读后按要求摆放,保护图书的整洁;遵守学校阅览室的借书规则,一旦损坏丢失主动赔偿。

  (6)爱护国家财产,随手关灯、关水,不损坏公物,不爬树,不折花,不踩草坪。

  第一节 学会尊重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内容:《学会尊重》

  教学目标:

  1.识记: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2.理解:懂得尊重他人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人们相互尊重,生活才能快乐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团结。

  3.应用:在生活中能学着做到平等待人、礼貌待人、宽厚待人,在公共场所守秩序,讲公德。

  教学重点:

  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做到哪几点要求。 教学思路:

  1.思品课的要旨在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并落脚于道德行为,故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激情→明理→导行”。

  2.教学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故教学时力求做到从具体→抽象,注重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情,导入新课。

  1.听故事,讨论:

  ①丁丁这样做对不对?

  ②你同意丁丁的观点吗?说说你的想法。

  ③想得到别人尊重,自己该怎么样?

  2.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