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速,广大群众都有机会参与各种形式的外事活动,既有可能在国内接待外国客人,又有可能到国外去参观、访问、学习、旅游。
在各种涉外场合,我国公民必须处处严于律己,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代表我们个人而是被化作民族的象征,国家的代表。
外事礼仪,主要是指我们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则。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与维护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有关。
第一节礼仪原则
特别应予指出的是,公民参与涉外交往时应高度重视自己所留给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与我方人员的形象相关,而且其一旦形成便往往难于改变。
一、维护形象在涉外活动中,我国公民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两点。
1.国家形象对于外事人员而言,维护自己伟大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维护国家形象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2.个人形象公民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方。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三、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四、尊重隐私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
2.不问年龄大小。
3.不问恋爱婚姻。
4.不问身体健康。
5.不问家庭住址。
6.不问个人经历。
7.不问信仰政见。
8.不问所忙何事。
五、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许诺。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2.严守约定。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六、尊卑有序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七、女士优先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里所通行的交际惯例之一。
在社交场合,“女士优先”主要应在下列方面得以表现。
1.尊重妇女。与妇女交谈时,一律要使用尊称。涉及具体内容时,谈话亦不应令在场的妇女难堪。排定礼仪序列时,应将妇女列在男子之前;2.照顾妇女。在一切社交活动中,男子均应细心地照顾妇女:就座时,应请其选择上座;用餐时,应优先考虑其口味;3.关心妇女。外出之际,男子要为女士携带重物。出入房间时,男子要为女士开门、关门。在女士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男子吸烟;4.保护妇女。在一切艰难、危险的条件下,男子均应竭尽其全力保护妇女。通过危险路段时,男子应走在前列。在马路上行走时,男子则应行走于外侧。任何危险之事,男子均应主动承担。
第二节交际礼节
一、称呼礼节
1.问候所谓问候礼,通常简称为问候、问好、问安或者打招呼。具体而言,就是与他人相见时,以专用的语言或动作向他人询安问好。是一种常规表示善意形式。
外事人员在涉外交往中问候对方时,要注意三点:规范内容:不同的国家,人们问候他人的具体内容往往各有不同,但在外事交往中,问候外方人士的常规内容一是直接问好,如“您好”;二是用实效性问候,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此外,不宜以其他内容向外方人士进行问候。
重视态度:向外方人士进行问候时,要“表里如一”,问候他人时,一定要正视对方的双眼,声音要清晰、响亮切勿含糊不清,不允许面无表情,更不可充满敌意。
讲究顺序:在外事交往中,同时问候多名外方人士事时,按惯例以“由尊而卑”“由近而远”进行。若外方人士首先向我方人员问候时,我方人员应立即回应。
2.姓名在外事活动中,外事人员在需要称呼或使用外方人士的姓名时,要注意四点:记住对方的姓名:外事交往中牢记对方的姓名是绝对必要的,一旦知道对方人士的姓名,尤其是亲自询问过对方,听过对方的自我介绍或刚互换过名片以后,一定要记住对方的'姓名。否则是对对方不重视的感觉。
称呼不出差错:不要读错外方人士的姓名;不要写错外方人士的姓名。
不宜滥用名字:不要戏言外方人士的姓名;不要借用外方人的姓名;不要将外方人士的姓名用于商业用途。
注意使用差异:在英语系国家姓名的排列是名字居前,姓氏居后。有时二者之间还会有一个宗教名。拉丁语系中姓名的排列是名字在前,父姓居中,母性在后。葡萄牙语系的排列是名字居前,母姓居中,父姓居后。阿拉伯国家是本人名字,父亲名字,祖父名字,家族姓氏。而在缅甸,人们只有名字,并无姓氏。
3.称呼在外事活动中,称呼往往备受重视。所以在称呼外方人士是要注意以下三点:使用尊称:称其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学术学位、行业称呼;依次称呼:由尊而卑、由疏而亲、由近而远、统一称呼;称呼禁忌:错误称呼、无称呼、关系不当的称呼、绰号称呼、庸俗低级的称呼、容易误会的称呼。
二、介绍礼节
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介绍有多种方式。
1.介绍自己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周总理的“周”,英雄的“英”。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2.介绍别人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
3.名片交换的礼节发送名片的时机:除非对方要求,不然就不要在年长的主管面前主动出示名片;不要在一群陌生人中到处散发自己的名片;出席重大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记住带名片;最好在用餐时发送名片;要注意名片的干净和完整;怎样递接名片:在取出名片准备发送给别人时,要双手轻托名片至齐胸的高度并将正面朝向对方,以方便别人接收时阅读。如果人多而自己左手正拿着一叠名片,也应该用右手轻托,左手给以辅助,一张张地发给每个人,不要像发扑克牌一样随便乱丢。
三、礼节动作
1.握手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一个人的谦卑与毕恭毕敬,如果伸出双手,更是谦恭备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2.握手的忌讳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
(2)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5)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或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
(6)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
(7)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8)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市民外事礼仪介绍】相关文章:
3.外事礼仪基本常识
6.对外事礼仪的规范
7.外事拜访六大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