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工作计划(3)

时间:2021-08-31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常态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实现有效做功。

  3.开展主题科技活动,创建校园特色。

三、情况分析

  1.教研组概况

  本组共有七位成员,大多数是多年任教科学的老教师,全体教师责任心强,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组内教师能积极交流讨论。个别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还不到位,课堂教学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加强。

  2.相关设施说明

  目前,我校有两个科学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有两个小仪器室,实验器材比较齐全,为科学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仪器室有专人负责,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实验仪器的管理还不是很科学,从而影响仪器的有效利用率。

  3.师徒结对

  培养对象:周照明 指导教师:陈建秋

四、研究专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本学期我们科学组研究专题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拟定从全册和单元、远期和近期的高度出发,认真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五、学科竞赛

  1.开展3-6年级学生科学知识竞赛。

  2.参加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和学生小论文竞赛。

六、具体工作内容和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研讨,引导教师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编写意图。要求每人每学期经常翻看专业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努力把握教学方向。

  2.加强教师业务进修

  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组活动。利用每次活动,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和质量。高度重视科学教师的理论创新,积极撰写教后感,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讲究备课的实效,深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科学研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形成自主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素养,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与科学实践。平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后进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4.开展主题科技活动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老师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重视科学课教学的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撰写科学小论文,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小发明的实践,处理好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认真学习陶行知思想,开展真教育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小片区管理模式,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推进教研组团队研究。以教导处为抓手,下设11个教研组:语文低、中、高三个教研组,组长分别是蔡雅蓉、许紫芸、颜娟娟老师;数学低、中、高三个教研组,组长分别是林小苗、高明月、林月影老师;英语组组长颜婷婷;体育组组长吴侨美;其他技能科组长是洪珊璜老师。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立足本校实际,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形成备课、听课、评课、反思一条龙,把“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落到实处,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案例研究、区域研究等活动。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周教研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重点进行个人备课、研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在真教育大讨论活动中,明白教育是为了谁,教育怎样做,教师怎样做,转变更新观念。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课堂教学难点和关键,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探索新课标下“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组织开展年段集体备课活动,扎实教研工作。

  3、关注教学质量。抓好周反馈、月检查工作、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认真制订好各学科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的具体措施,注重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学科,关键教师。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花大力气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力争质量达优。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加强学习,丰厚自身内涵,强化研究意识,实践理念行为化。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阅读《在与不同的教室里》《36天,我的美国之旅》等教育名著,观看名师录像,要求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每位老师必须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有关教育文件精神,深入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实践理念行为化,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2、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

  3、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本学期有5名实习生,重点抓好教学常规要求和课改理念的运用,及时做好跟踪、培训、提高,使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功的素养,开展总分校区教师师徒结对教学展示活动。

  4、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区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课改大潮中的排头兵,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提高,拟开展镇级骨干教师风格课展示活动。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周四教研日”和“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研学课标、研透教材、研活教学”等三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促进有效教学深入开展,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把好学科的特点,找到教研的突破口,提升教研的质量。

  (四)深化课题研究,优化教学研究过程。

  1、本学期有省市级四个课题:省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用自主性的研究》负责人:吴桂梅;市语文课题《紧扣延伸单元主题,培养读写能力的研究》负责人:吴碧珠;市数学课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黄慧芸;市英语课题《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探究》负责人:颜婷婷,还有两个数学镇级课题。

  2、探索校本小课题。从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借助教研组提炼成话题,再提升为专题,鼓励老师申报校本小课题,学校将逐步规范校本小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3、推进校际联研活动开展。开展市际“十校联动活动”,开展“两地六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合作校交流活动,与厦门翔鹭小学、晋江心养小学、东石第三中心小学等进行教学研讨,9月28日拟在我校开展厦门市名师“送教下乡”暨“两地六校教育发展共同体”交流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点和片区教研,促进校际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提升。

  4、开发多样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素质。充分发挥教师资源,引进外教,以学校星语少年宫为载体,开设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书画仍是第一特色,有毛笔、硬笔书法,有国画、简笔画;语言类首推闽南童谣,日语教学,英语口语、还有经典诵读,小主持人等;艺术类有古筝、南音、摄影等;格律诗、灯谜、围棋、象棋仍是热点;还有健美操、跆拳道、太极拳及球类等。在“国庆”节中汇报展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我们将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良好的风貌、优异的成绩,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