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度优秀工作计划(2)

时间:2021-08-31

  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要植根于教学活动之中,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各学科组要根据学校实际,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切切实实解决实际问题。要认真组织好研究课、评优课、观摩课,推动教法研究,探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开展优质课评比竞赛活动,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各学科组都要有校本科研课题,争取都有镇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加强与各级教学研究机构联系,拓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思路,争取更多的课题立项,增强科研促教的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每月一期的教师“教学沙龙”活动,要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更大的推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应。学校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自觉参加“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教研”促“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二)在内涵发展上求突破,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

  1、不断培育学校精神,建设先进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风是学校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大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要在培育优良校风的基础上,提炼充分体现学校历史积淀、办学特色和个性特征的学校精神,使之成为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要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好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不断优化校园环境;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广大师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师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努力建设有朗中特色的“文化长廊”,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氛围;要在创建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基础上争创“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

  2、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要在明晰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要求、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评价激励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奖罚制度等,使之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人文性和导向性,并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制度管理在学校管理和师生发展中的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 向优质学校迈进。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把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都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展开,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效能为主旨,扎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分层管理,各司其职,责任到位,团结协作”的管理模式,细化层级管理的各项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要继续解放思想,密切关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教育教学实际,敢于突破与教育教学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要注重研究我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要切实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探索遵循教育规律、适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创设和谐文明的“教育生态”,向优质教育迈进。

  (三)在教学精细化管理上求深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发展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长进,我们要在保持现有良好发展的态势上,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落实《大朗中学关于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规定》,务求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按教学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确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统筹兼顾,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多维教学体系,积极稳妥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认真抓好毕业班考查课程的开设及环保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初中写字课、高中通用技术课、理化生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2、建设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教务处要认真抓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态度的教育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阶段过关质量分析的常规过程管理,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教务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过程检查,帮助教师诊断教学中的不足,督促教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各级各班要通过加大班风建设力度来促成良好学风的'形成。要着力从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抓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遵循“以人为本,培养骨干,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科组建设思路,进一步改变我校管理中“级组管理较强,科组管理相对较弱”的现状,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力度;要加大学科组长管理改革的力度,体现学科组长责、权、利的统一;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有总体计划,有具体要求,有科学指导,有检查落实,有效果突破。

  3、抓好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通过学科组、备课组、优质课竞赛、成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小组等活动,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研究,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适合我校师生特点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探讨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指导方式的转变;加大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的力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通过听课评课、课堂教学效果抽查、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等形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学法指导,深化“早晨书声琅琅,晚上鸦雀无声”等要求。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教学开放日活动,促进高效课堂探索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