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制作电子报》是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中的内容,以制作电子报的相关知识:编辑文字、文字分段、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插入自选图形为基础,通过制作一份完整的电子报,强化版面设计的能力。

  在之前的练习中,学生在综合练习时出现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版面设计,要么页面松散,要么页面溢出,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份简单的电子报强化训练学生制作电子报的能力,这份电子报中包含的内容不多,文字、图片、边框是学生比较熟练的知识,先从简单开始,培养学生注重版面。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学会对电子报的版面进行设计;

  学生熟练插入图片、调整图片;

  学生学会制作边框。

  能力目标:

  增强学生使用已有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欣赏。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熟练运用已学编辑技巧。

  难点:学生学会设计版面。

  说教学过程

  1.导课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制作电子报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份简单的电子报。

  (板书):

  电子报

  爱心呼吁——关爱动物

  2.布置任务

  师:我们把书翻到第7页,一起回忆一下,制作电子报之前要先干什么?

  生:版面设计。

  师:对,我们要先设计版面,电子报占一张页面,考虑好标题和选择的图片要放在页面的哪个位置。

  师:接下来你们先看一下我做的这份“爱心呼吁——关爱动物”。

  (电子教室展示电子报)

  师:仔细观察这份电子报的版面。

  师:仔细观察这份电子报有没有你们不会的内容?

  生:边框不会。

  1)教师介绍边框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制作一条边框;

  3)学生制作电子报:爱心呼吁——关爱动物;

  4)教师强调:制作过程中有你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举手问我;

  5)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这节课的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进行板书。

  (板书):

  1.你如何调整文字的位置?

  2.边框能改变长度吗?能移动吗?

  3.你做这份电子报时都用到了我们学过的 哪些操作?

  4.你做什么时感觉很难?

  3、作品展示

  1)选择三份电子报,其中两份中有大多 数学生都出现的错误,另一份制作比较完美;

  2)先展示一份有错误的,学生评价;

  3)再展示那份好的,学生评价;

  4)最后展示另一份有错误的,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大部分学生制作中出点的错误。

  总结

  1).你如何调整文字的位置?

  2).边框能改变长度吗?能移动吗?

  3).你做这份电子报时都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操作?

  4).你做什么时感觉很难?(其他学生给出解决的建议)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绝句》(杜甫)。(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xx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绝句》(杜甫)》。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