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感言(6)

时间:2021-08-31

  母亲节感言 篇15

  临近母亲节,本想回家看望,但从电话里知道母亲又与佛友结伴去了皈依的寺院。寺院在江西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母亲信佛,是近年来的事。有时我都觉得惭愧。为什么母亲到老年了,不把精神寄托在儿子身上,却去做了一个法师的铁粉。多半是儿子像放出去的风筝,断了线,收不回,靠不住。不过后来看到母亲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态愈发向好。我才明白,信仰本身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依靠,更是一份祈愿。母亲信佛敬香,更多还是在祈愿儿女家人平安健康。所以,现在空时我自己也用毛笔临帖抄抄心经,其意也是不在身边的儿子用心祝福年迈的母亲。

  之前我一直觉得信佛太消极,在农村甚至有点迷信误区,后来我才明白隐忍和精进也是佛学传递的精神。这正是最能体现母亲品质的。所以,母亲与佛结缘也是必然。

  母亲那一代人,虽说生在红旗下没了战争,但也经历过饥荒与动荡,最后才赶上改革的春风,过上点小康日子。此外,母亲是工农城乡二元社会的牺牲者,与父亲分居在乡下,虽有父亲在城市顶替爷爷后所得微薄的工资支持和偶尔回家的劳动后援,但上有老、下有小,带两孩子还种两亩农田,几乎一个人主持全家工作的母亲比同龄人又承受了更多的苦楚。

  记得儿时,除了安顿好我们兄弟俩,母亲每天去生产队挣劳动工分,插秧、除草、洒化肥、喷农药、收割等各种农活,按工时计分,再按工分获取点家用生产和生活资料。有段时间母亲通过亲戚的关系,还争取到了批量制作信封的加工活,每晚还带领我们在家作坊式流水线生产,挣点辛苦钱贴补家用。此外,两个男孩,还时常惹事,让母亲增添苦恼。吾兄生性调皮些,像是孩子王,但也时有打架生事。有一次不敢回家,一个人躲睡在稻田里,母亲叫上亲戚连夜寻找才找到。一气之下,母亲用绣花针在哥手背上点刺惩戒。那时总觉得母亲近乎残忍,长大了回想才能真正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实在是忍无可忍后的恼怒。后来,两个孩子还算懂事,有点力气就开始搭手做点农活。好像农忙季节,不是期中就是期终考试前夕,但无论怎样,我都会回家下地干活,记得有一次高中时还骑车近三小时回家劳动后再回校复习。

  母亲只有高小文化水平,大致就是小学毕业吧。不过,受外公私塾先生影响,母亲一直爱学习,还和我一起学过拼音,学查新华字典。后来母亲当了生产小队计分员,以及村里的出纳会计。为了会计上岗证,母亲为此还自己报名了函授的会计中专课程。白天忙完农活,晚上挑灯夜读。那时晚上,我和母亲在一张桌子上各自做功课,她看她的政治经济学,我做初中数学练习,有时她有不认识的词还问问我,其实我也半懂不懂。现在想想那个画面,我真的很敬佩自己的母亲。我高中开始就住校了,后来与母亲的交流就主要通过书信。她的字不很工整,信里时常有错字,或是找同音字替代,但意思已经可以非常准确表达了。现在那些母子信件,我依旧保存着,它们像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让我这辈子学也学不完。

  如今,家乡村庄拆迁了,父亲也退休返乡团聚了,两孩子自己也当爸爸了。母亲少了烦恼,却多了白发;长了年龄,身边却“少”了孩子。去年年初母亲体检发现疑似病变,动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恢复也很顺利。那时在病床上看着三个男人轮流照顾,相信她还是宽慰的。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精进的佛教徒。信佛,心里也念祷着自己的孩子。

  母亲节感言 篇16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能站在国旗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个话题《感悟母亲节》,那么在交流这个话题时,我想考考大家两个问题,大家得仔细地听,认真地想哦!

  第一个问题:“世上只有母亲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请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对,这首歌的名字叫《世上只有母亲好》。

  第二问题:我们一定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那么你知道哪一天是母亲节吗?

  是呀,同学们请永远都要记住这个节日,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节了!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我们身边最亲最爱的人,嘘寒问暖,知冷知热。当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母亲义无返顾地用那博大无私的爱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自认为已经长大要摆脱她的庇护时,母亲不无担心地默默注视着我们;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母亲用明亮的眸子微笑地看着我们;当我们难过的时候,母亲却始终陪着我们一起忧伤??母亲为我们做的已经太多太多,可是她却从来没有要求任何的回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多么无私的爱啊!可是我们又何曾为母亲做过些什么呢难道我们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母亲无偿的爱吗?

  虽然母亲节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然而对于每一个爱着母亲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母亲节,让我们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母亲;让我们用最朴实的行动告诉母亲:“我爱您!”

  同学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帆同学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他上课认真,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在学习上他是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好同学,平时刻苦努力,勤奋踏实,还乐于帮助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喜爱学习,热爱科学。有人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使,他不以为然,他认为学习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在紧张的学习中,他就凭着“认真”来取得学习的一个个成功。他坚信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出色。

  母亲节感言 篇17

  母亲节到了,五月的天空弥漫着化不开的亲情,我们的心灵港湾又泊满了爱的小船,那是点点滴滴爱的珍藏。

  父亲一直是一艘漂泊的船,奔波在生活的劳累里,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的爱写在心里。他历尽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扛起了这个小小的家。

  母亲则总是与慈爱、亲切联系在一起的。从我们嗷嗷待哺到逐渐长大成人,母亲的爱总是无微不至。我们的冷暖总是挂在母亲的心头,我们生病总让母亲恨不得代替我们受罪。我们回家的日子,村口守望的母亲站成了一道风景;远在异乡的母亲,总叮嘱我们常给她打电话。父母的情感波动总是与我们相连。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父母都记在心里;我们的欢笑融入了父母的喜悦,我们的泪水又牵动了父母的感伤。父母是我们的影子,我们却是父母的全部。

  父母的爱是伟大而又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即使你有一天身心疲惫地回到家园,回到父母身边,家的那扇门也永远为你敞开,母亲的怀抱也永远为你敞开。我们的父母为我们可以磬其所有,甚至付出生命。正是有了父母那海洋般深沉的胸怀,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父母的爱是恒久的。它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也不会因波折矛盾而消逝。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任何人都可能拒绝你,离开你,唯有父母,他不会背叛你!为什么?因为你是他身上掉下来的肉!因为你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集天地灵气孕育出的人间精华!父母之爱,像一块无瑕的宝玉,在茫茫人世间,在时光的洗涤下,那份晶莹,那份纯洁,那份热烈,那份持久,无需雕琢,永不褪色。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至高无上的恩赐。

  父母之爱是真实的,本能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有的'本能,是今世生命得以充实的源泉。疼爱儿女是为人父母生命的本身!它使父母找到爱的幸福,得到爱的奖赏。今世,无私的挚爱带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后世,无私挚爱的善果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乐园的恩赐。他如园丁般修剪你这棵小树上旁逸斜出的枝条,只为你端正地成长;他可能苛责你言行举止、学业生活上的缺点,只为你明天过得更美好。他可能说:“等你功成名就了,我这做娘的也跟着你享福。”那只是她激励你的方式。同学们,母亲会求你报答三春晖吗?我们报答得了吗?这份爱,我们报答不了,父母也不求报答。

  父母之爱是深远的。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成长路上,亲情与我们相随。父母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做人。当我们跌倒时,父母为我们掸去尘土,鼓励我们重新站起;当我们迷茫时,父母为我们指点方向,呼唤我们心中的巨人。父母之爱,就是我们失败后的一声鼓励,受伤后的一句安慰,出门前的一句叮咛,疲惫时的一杯清茶,成功时的一丝笑容。

  我一直在想,把孩子送到高中的父母是更伟大更有远见的。许多乡邻乃至亲人可能都难以理解:出去打工,挣钱多块啊!起房盖屋,生活富裕。是的,农村里不再供给学生的家庭早已奔上“小康”了,有钱了。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还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上高中?

  同学们,理解我们那伟大的父母吧!读高中,更是读出一种希望;上大学,更是为了活出一种地位和尊严!两代人的付出,只为你成为真正的文化人,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一个国家的希望与其说是我们这些优秀学子在支撑,不如说是无数伟大的父母、伟大的家庭在支撑!

  有这样一个关于爱的传说:

  在人类心灵的故乡,有一座永恒的小屋,里边,灯火摇曳。

  一个人,从这精神的家园出发,一路上,可赏湖光染翠,可看山岚设色,可徜徉于花情柳态,也可流连于山容水意。可以让自我的耳目身心做一次漫长的芳香之旅,濡染千回,浸润万遍,心中沁香驻芳,

  盛享给生命带来的欢乐与欢愉。

  然而,外在的这一切并不会停留太久。一转身雾岚可以散尽,一转眼繁华可以不再,那欢愉,那快乐,很快就会在心底里烟消云散。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只有心灵故乡的那座小屋给予我们的深情抚慰还在,留给我们的醇厚温暖还在,即使落寞到头,即使寒风彻骨,这一些抚慰,这一点温暖,也足以让生命在瞬间苏醒,蓬勃如初。

  这小屋,这灯火,这抚慰,这温暖,就是父母的爱。

  那么,就让我们守住这小屋,守住这灯火。这是人类生命的源头,这是让所有生命永生回望的归宿。

  让我们感恩父母吧!

  一个人,看过许多地方的云,跨过许多地方的桥,走过许多地方的路,却很少进父母的家门,走千里万里,也走不出亮丽人生。一个人,为陌生人奉献过爱,为朋友付出过爱,却从来没有在心底里爱过父母,爱多爱少,也爱不出人间大爱。

  只有心中盛得下父母的人,才会胸怀天下;只有能爱父母的人,才有资格去兼爱苍生。感恩父母,是万善之始;而爱父母,是万爱之始。

  感恩,是灵魂的原色。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会从这灵魂的根底伸出枝蔓;然后,这枝蔓间才会漫溢出人性的醇厚与芬芳。

  有灵性的自然万物,都懂得感恩。譬如,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訇”的一声,从草尖上翻身滚落,以天籁般的声响去拥抱大地滋润大地,这是一颗露珠对孕育它的大地的感恩。一朵美艳绝伦的鲜花,并不兀自在枝头摇曳,而是要随风播散出幽香,氤氲在枝柯之间,这是一朵鲜花对滋养它的母体的感恩。一只乌鸦,长大之后,并不振翅远飞,而要衔食反哺,“乌鸟私情”,就是一只乌鸦对老去的双亲的感恩。

  如果说,感恩构成了这个世界最漂亮的风景,织成了人世间最高尚的绸缎的话,那么,对父母的感恩,则是风景中的神韵,是风景中的魂魄,是绸上的金线,是缎上的绮香。

  感恩之人是世上最美的生命。父母的爱,是浓郁的芬芳;儿女的感恩,是清雅的馨香。这个世界,即使零落成泥,即使岁月老去,因为有爱,有感恩,尘世的屋檐下,也依旧会暗香浮动。一代代,一辈辈,我们都会聆听到这馨香给芬芳的甜蜜回答。电视里,记者采访一位成就卓著的大科学家赵孔南。这位科学家两鬓斑白,很是不俗。记者问他,如果你能有休息的空闲,你一般乐于干什么?科学家微微笑过,说:回乡下,陪父母。父母给了我很多,而我给予他们的却很少,所以,只要有空闲,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去陪父母。科学家说这番话的时候,神态安详娴雅,语气坚决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