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计划(2)

时间:2021-08-31

美术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计划贯彻状况

  学期初,认真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教学中认真遵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状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样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透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美术特长班,利用周末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准备在下学期末举办作品展览,透过努务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资料的调整,本学期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资料,丰富美术教学的资料。本学期开设了《相框设计》,《盘子的梦想》二节自编课程。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透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潜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潜力,想像潜力、形象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用心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三、本学期课程回顾

  1、过去的日子

  本课为欣赏评述的课程形式,让学生评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寻求一种心灵的回味,唤起一些深切的感受,从而珍惜这天的时光。(2课时)

  2、门(店面设计)

  本课结合上册的《门》进一步完成店面设计的资料(3课时),学生完成状况较好,有30份左右的优秀学生作业,

  3、桥

  基本上是从技术层面上了解关于桥的构造,从而完成一系列的设计图,并完成关于桥的色彩装饰画(2课时)

  4、远古的呼唤

  本单元是一节综合课,我让学生欣赏了原始风格的美术作品,个性面具以展史,并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设计一个面具,并进行表演与展示。(4课时)

  5、我们的奥运

  今年的8月北京开奥运会,正是我们开设本课大好机会,我让学生围绕奥运会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包括“奥运标志设计,吉祥物探源”的绘画创作。

  6、相框设计

  今年开设了相框设计的课程,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创造了十分精美术的作品,并且学会了镂空、贴粘等手工技法。

  7、盘子的梦想

  学期末开设了盘子的梦想一课,试图把图案课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大胆创新,并且使用了不同色彩的底色,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色彩的特性。

四、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潜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用心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总之,本学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透过总结反思,我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以饱满的热情,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

美术教学计划 篇4

  1、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教学难点: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1、 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2、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

  第一周:原色和间色

  第二周:画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画生活用品

  第四周:厨房家务活

  第五周:水墨游戏

  第六周:青花盘

  第七周:我设计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连续

  第九周:有趣的昆虫(一、二)

  第十周:动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和动物朋友

  第十二周:亲昵

  第十三周:动物面具

  第十四周:画脸

  第十五周:看戏

  第十六周:吸引人的学校活动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十九周:中国民间玩具

  第二十周:复习考试

美术教学计划 篇5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2课、别具一格的建筑(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

  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3课、水墨画蔬果(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写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工具材料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笔势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画有关蔬果题材的水墨画。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技法创作一幅以蔬果为对象的水墨画。

  教学难点:笔墨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

二、过程:

  1.教师以游戏形式复习笔法:中锋笔法、浓墨、淡墨,在复习过程中实际操作育

  2.学习侧锋笔法:教师示范侧锋,从侧锋笔法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笔法

  3.教师画丝瓜,请学生仔细观察,在丝瓜中教师运用了什么画法,引导学生探索

  4.教师带学生尝试画丝瓜。

  5.尝试创作:水墨画—牵牛花

  水墨画——丰收的果实

  目标:尝试梨、柿子、葡萄、桃子、苹果、葫芦的画法及要领;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

  1.学生以《丰收的果实》为题,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走指导育

  第4课、农家乐(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间玩耍)---主体环境(乡村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

  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