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师提供三种小图形(○□)请学生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2)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比较方法。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20xx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是对气候系统的分解学习,通过对降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地理要素的步骤。

  本内容安排在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之后,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既巩固上节学习的数据的定性分析,又使学生学会多形式的数据分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形式的数据分析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客观、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建立全面认识地理问题的地理思维模式。

  本节课是这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此外,简单分析一下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降水的分布——降水的空间变化只有一点点感性认识,几乎完全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分布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必须学会判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这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的限制,对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构建客观、科学的学习平台。但降水这种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降水也有了一些认识,同时,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在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初步的合作和探究能力,这些对他们深入学习本内容很有利。

  三、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归纳降水分布规律,培养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读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更好地利用降水分布规律为生产、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判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学习难点:判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四、学法指导

  针对本课地理学习的特点,确定如下学习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看图、识图、读图,从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使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定性判断问题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量分析评价的思维模式,进而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合作探究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探究,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交流、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学案式学习法:设计学案,学生人手一份,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过程也明确,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五、学习程序

  学习导入——新知探究——基础训练——学习小结——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