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计划(4)

时间:2021-08-31

小学教学计划 篇6

  “学讲”计划是徐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市全面推行一年有余,现在在小学高年级开始推行。“学讲”计划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落实自己的学习行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一、如何让学生“学进去”

  “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①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学进去”的条件:给出目标、学会方法;给出心理、行为、物质等支持。

  1.把握课前的预习

  课前的预习,教师要预先做好学案发给学生,晚上通过校讯通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发送给家长,让家长每晚用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对规定内容进行预习,个别难点可以及时发到教师设置的QQ群内。首先由老师指定的小组长或QQ群内其他同学予以解决,教师也可以及时关注学生问题,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微课”设计并发布在QQ群内,以供有条件的同学进行学习。

  2.课堂中的学进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钟左右。由于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较少,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黄金时间。我们要给出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结合学案和教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质疑。学生将本人结论与小组成员分享,小组其他组员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分享,再由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完善。最后由教师点评、补充、形成共识,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感知、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最终顺利达成目标。

  3.落实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学习”、“合作讨论”是学讲模式的核心,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的有效手段。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了部分学生游离于教学主流之外的问题,让优秀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根据我校班级人数较多的特点,我按照“组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成绩分布和男女比例,分成14组,每组4人,组名由小组讨论决定,每组组员都有分工,设组长一名,学科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考核员一名等,工作可以轮换。采用是1帮助4,2帮助3,这样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的交流和提高。

  二、把“讲出来”落到实处

  “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重要体现,从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从声音、语言、思路、方法、观点等方面提出期②望学生达到的讲解基本要求 。

  1.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要敢讲

  通过调研发现小学生比中学生和高中生更加敢于“讲”。这源于小学生的无知无畏和敢于表现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利用之一特点,并在教学中加以呵护与开发;其次,让学生明白,“讲出来”讲什么?可以讲自己通过学习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自己哪些还不太懂;自己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可能对于讨论不太适应或正确对待,教师要善于引导,将一些难点和重点,分解让学生去深入思考,而不是面红耳赤地争吵。个别难点可以放在“问题探究”和“精讲精练”部分,这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主要环节。

  2.处理好学生讲和老师讲的关系

  学讲模式倡导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这也不影响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大部分都会的或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讲的很清楚的教师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学生出现疑惑或在讲出来环节讲不清楚的,教师要系统地讲,要讲清讲透,这一时间最好还要放在“黄金时间段”内;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归类或对个别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拓展也需要老师进行认真讲解。如给2、4、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是( )。(写出所有可能)。该题得出答案不难,但大部分学生会有遗漏,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把握“配上这个数可以是给出的三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乘积,再除以第三个数的商。”这一重要理论。我先按照这一公式算出:2×5÷4=2.5,其他同学按照这一公式很快算出了:2×4÷5=1.6;4×5÷2=10。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表扬的影响,表扬的手段对小学生也更有效,所以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成绩优异的、进步较大的同学多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更加自信地前行。为了鼓励同学们,我改变了传统的小组积分方式,原来小组中只要有人回答正确就加一分,这样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回答,现在我根据学生的号码,成绩差的4号回答正确加4分;3号回答正确加3分;2号回答正确加2分;成绩最好的1号回答正确只能加一分。这样鼓励小组同学之间加强合作。由于小学高年级同学有其特殊的年龄段和学习习惯、能力,要求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和课型,灵活地使用“学讲计划”,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创新运用,那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数学学习能力也就不难了。

小学教学计划 篇7

  新学期即将开始,为了能在新的学期取得好成绩,上所有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也为了能准确把握教材,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结合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是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三、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