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参加今天我们班的主题班会深感荣幸。首先,作为家长,先向付出辛勤劳动的主任及各位任课教师表示敬意和感谢,对各位同学已经取得和即将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接到任务,压力很大,唯恐完成不了或者完成不好,但不管效果如何,我愿用心与同学们交流。
今天我要谈的主题是:决定人命运的三要素,那就是:你所读的书、你所接触的人、你所处的环境。
读什么样的书今天不多讲,我主要谈其他两项。我参加了两次农村同学举行的喜宴,一次是同学的儿子结婚,一次是同学给孙子办生日宴;我也参加了两次在外工作的同学的喜宴,一次是同学的女儿去英国求学,一次是同学的儿子去澳大利亚辅导英语。环境的不同,所接触到的人不同,造就了两种性格的人群。环境不但影响着自己,还影响着下一代。我的一位同事春节后去韩国旅游,他说在韩国吃自助,饭后要自己收拾碗筷,头两次总是忘记,后来几天就成习惯了,回到国内的第二天早晨去吃早餐,自觉不自觉的又把碗筷收拾了,其他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回国了。不是有一个笑话吗,一位留学美国的小伙子与外国女友逛街购物,第二天女孩就提出分手,理由是:在美国红灯你都敢闯,什么违法的事你不敢干?回到国内又与中国女友逛街购物,女孩又提出分手,理由是:在中国红灯你都不敢闯,还能干成什么事。环境改造一个人很容易。环境就像模具,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讲这几个小故事,我没有任何褒贬和崇洋媚外的意思,我只是作为一个讲述者,叙述不同的生活状态,供同学们选择。
知识能改变命运。同学们想不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选择自己想读的书、想接触的人、想享受的生活环境。想,那就要学习!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样一种论调,并且还举例说:现在大学毕业的都给小学毕业的打工。我们并不否定低学历的成功者,但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用个别现象代替普遍现象。况且,在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的企业里,大学生干什么,不是总经理就是副总,最起码是部门负责人;要是小学生给大学生打工,大多只能做最基层工作,像保安、卫生清理之类。有一位集团总裁说:签订一位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年薪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企业不管效益好坏,待遇该支就得支,如果企业效益不好,人家就会炒老板的鱿鱼,你说他们是给我打工,还是我给他们打工。知识水平决定你的工作层次。
任何事情在最后时刻都需要冲一冲,闯一闯。现在,你们就抓住剩下的70多天,学、学、学,冲、冲、冲,这70余天利用好了,就能决定你今后70多年的命运。有一对父子对话,父:你吃的人上苦,方为人上人,你现在多付出一些,说不定你的儿子将来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子:我才不那么傻呢,我受罪,让儿子享福,这样的事我不干。:父: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碌碌无为也可以遗传。白岩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曾经透露,他在高中学文科,在高一、高二时成绩都在班级后五名,到了高三,他突然意识到时间所剩无几,惊出一身冷汗,他清楚,靠现在的实力,他将会空手而归,必须抓住这最后一年的机会。于是,他把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用麻线分科订成合订本,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当天任务完不成,决不睡觉。最后高考,奇迹发生了,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第二,成为当年学校最黑的黑马。奇迹总是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发生。一年能做到的事情,70天我照样做到。喜欢看体育节目的同学都知道,不管是长跑还是短跑,不管是滑雪还是滑冰,冲刺都是在直道上,这个时候目标已近在眼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咬住牙,冲上去了,奇迹就能发生;稍一懈怠,就要掉队,甚至成为逃兵。不能坚持,即使胜利在望,有些人也会拱手相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对他来说只是口号,喊喊而已,而对于有梦想的人,这是真理。现在同学们就好比在拍一部恢弘大片,总导演是你们的班主任,导演是各科老师,家长只负责后勤保障,你们都是影片里的男一号、女一号,所有的外部条件是一样的,拍出的影片到底是垃圾、是获奖、还是获得国际大奖,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自己的条件是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好了,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真担心班主任拿出你们这么宝贵的时间,不会产生任何效果,那我就是一个罪人。
最后,祝班主任及各科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同学们高考除了骏马就是黑马,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对于你们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校家长会,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我班的基本情况。我班现有学生34人,其中男女各17人。孩子们开朗活泼,集体荣誉感很强。
语文课上,同学们听课率很高,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同学们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踊跃地表达自己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如:唐通、李柳辉、胡智程、赵婉舒、李华钰、廖诗雪、陈恬恬、王紫欣、邓吉娅、阳昕炜、彭星、何远茂、刘玲宏等同学,特别是李梦澜、韦兆林、陆志豪、黄昱铭、蒋先鹏同学,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挑战自己羞怯、怕错、怕同学取笑的个性,表现自己,不怕失败,敢于跟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经常意犹未尽,围着我请我继续上下面的课。
今天请家长来,就是想跟家长们就我这学期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交流一下有关感恩教育的问题。
在家长们的面前,有一本《语文书》,请家长将书翻到69页,这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13 第一次抱母亲》。请家长先看看这篇课文,我接着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完后,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家长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如文中的作者一样,虽说后知后觉,但总算体会到母亲(或父亲)深恩难报。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
各位家长,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是:沉重!沉重!!!肩上的担子太沉甸甸!我该怎么教我的学生?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在学校,我是引导者,我是组织者,但是孩子们才是实施者,我不可能取代他们去思考,去体验!这篇文章的内涵,我怎么引导学生去感悟,进而联系实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味?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上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五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②“我”是怎么抱母亲的?为什么?
③为什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④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一共描写了几次抱母亲?哪一次才是“第一次”?
⑤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抱”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对文章的理解,孩子们的感悟越来越清晰。文章最后,母亲流泪了,我问孩子们:“母亲的泪水说明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泪水?你们的母亲(父亲)有过这种时刻吗?有谁记得父母的生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许多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学完课文后,我补充了几个内容。
一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母亲》。请家长先自己看看这个故事。 附故事原文:
两个母亲
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
乡下女人得知城里女人患的也是贫血时,很是感叹:“不用问,你跟我一样,也是个苦命人。得这个病的,都是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我丈夫死得早,留下3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他们累死。你有几个孩子?”
“我就一个儿子。和你一样,我也是一个人和孩子过。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
“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受再大累也值。”
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在城里干活,老三跑广东去打工了。”深聊下去,两个女人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三天后的九月初五就是她们50岁的生日。
转眼到了九月初五。早晨起来,乡下女人泡了两碗方便面,递给城里女人一碗,说:“孩子都不在身边,咱们自己吃碗长寿面吧!”
她们还没有把方便面吃进嘴,闯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他手里拎着个保温饭盒,头上冒着汗,进门就道:“妈!你吃上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