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3)

时间:2021-08-31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 、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

  第1周: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

  第2至7周: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8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

  第9周:数学乐园、整理和复习、单元测验。

  第10周: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物体、 练习。

  第11周:复习、单元测试。

  第12周: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13周: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测验。

  第14周: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第15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

  第16周:我们的校园、单元测验。

  第17周:认识钟表、整理和复习。

  第18周:第六单元,总复习, 做期末检测题。

  第19周:复习。

  第20周:复习,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

  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位置的确定》,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七章《四边形》。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位置的确定》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第七章《四边形》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

  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 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

  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

  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

  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

  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