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现有学习情况(基础技能、能力发展等)分析:

  通过上期的生物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改善,具备一定的学习技能,对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其中有一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需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可望取得突出的成绩。但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后进面还较大,实验和学习的习惯较差,应对这些学生多关心、多指导、多督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抓紧教学落实,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根据新的课改要求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从第一章“人的由来”到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七章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是社会讨论和考试的热点。通过教学改革落实“双基”,发展能力,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观念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应该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生物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多利用互联网络、图书资料、影音文件等多充实生物课堂,让课堂变得高效

  四、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通过生物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态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五、具体措施

反馈调整。

  2、坚持启发式教学,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追求和谐,注重师生交流与信息反馈,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好条件和学习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讲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应用课堂教学媒体及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掌握学习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4、通过抓好教学落实,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小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复习 期中考试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激素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复习8课时迎接期末考试

  共36课时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我所任教的班级调整为初三(1)、(3)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学校已经选拔了这两个班中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前往大学城学习。可以说,剩下的学生中在思想品德这一科目上的优势并不出彩。但庆幸的是,学生都是自己一手从初一带上来的,学生的品性和成绩都了如指掌。这两个班的学生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严谨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需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4单元,10课,28个框。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旨在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 “承担社会责任 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探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通过教学旨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养成道德。同时,针对即将在明年中考的初三学生,应领导学生通过把握考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地逐步扩展地进行复习,并以基本知识为起点,对课本知识按照中考大纲的要求,做到了解、理解、运用和创新。 针对初三学生在解题中“以事论事”的狭隘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既要避免题海战术,又要引导学生扎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更要精讲典型题目,使学生会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虽然本学期要跨初二、初三年级教学,但是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分清主次,以初三教学为重的同时要兼顾初二年级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书,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备课,认真写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严抓课堂纪律,落实学生课堂笔记,认真记录好课后反思;认真细致的批改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同时,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多听与思想品德学科相关教师的课。

  2.初三的思想品德知识与初一初二相比,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此,必须要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参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重点培养初三(1)班的尖子生,做好初三(3)班后进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继续之前的“一帮一”活动,鼓励优生带后进生,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向有经验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为明年的中考服务。此外,还应按时上交教务处要求的教学随笔和论文,进一步提高写作的质量。

  4.面对中考,要积极进取。仔细研究考纲,抓实基础知识之外,要更加关心时事热点,注重探究。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并把其同日常的复习、测试结合起来。在复习阶段,要有选择的组织、落实,特别对探究性问题更应该重视。还有,对于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要精心选编试题,强化训练。根据本学科课时量少的现实,注重精化训练,不能大搞题海战术,训练时应拒绝滥题,抛开偏题,善待错题,整理好题,以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注重训练后的评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一框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框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一二三框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一二三框

 1

  8.31~9.2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一二框

  抗战胜利纪念放假3天

  2

  9.6~9.11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三四框

  第一次月考

  3

  9.14~9.18

  月考讲评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二框

 4

  9.21~9.25

  评讲第二单元练习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一框

 5

  9.28~30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二三框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框

  国庆放假7天

  6

  10.8~10.10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二三框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框

 7

  10.12~16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框

  评讲第三单元练习

 8

  10.19~23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二框

  期中考试复习

  9

  10.26~30

  期中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0

  11.2~6

  期中考试+试卷评讲

 11

  11.9~13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二三框

  12

  11.16~20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四框

  评讲第四单元练习

13

  11.23~27

  中考指导书:第一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4

  11.30~12.4

  第二次月考+改卷+试卷评讲

  15

  12.7~11

  中考指导书:第二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6

  12.14~18

  中考指导书:第三专题复习+练习讲评

  17

  12.21~25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18

  12.28~31

  期末考试复习+练习评讲

  元旦放假3天

  19

  1.4~8

  期末考试复习+期末考试+改卷

  20

  1.11~15

  评讲期末试卷+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