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3)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说虽然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他们对于什么是信息技术,怎样规范地进行电脑操作并不清楚。据调查,其中有60%的学生动手操作过电脑,但只限于一些最简单的操作,其他40%的学生自己没亲手操作过。因此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律性,抽象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模仿能力强并有着丰富的创造想象力。但每个班都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热衷电子游戏,不愿学习电脑操作,上课过程中精力不集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采用的是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操作性、实践性、自学能力、探究精神。本学期教材按照从易到难、从简至繁的顺序分别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键盘鼠标的使用、以及画图软件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

三、教材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初步认识软件。

  (3)学会开机、关机以及使用键盘、鼠标。

  (4)学会使用“画图”软件画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法、示范法、范例引导法、榜样激励法、尝试法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存储和应用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网络文明公约,爱护教学设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生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脑的亲自操作,养成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初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避免沉湎电子游戏,决心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四、教材的重难点:

  (1)学会使用键盘、鼠标。

  (2)学会正确输入英文。

  (3)学会使用“画图”软件画画。

五、教学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布置作业、认真考核。

  2、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对于优秀生可适当加深加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要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的帮助、关心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努力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1—9.6

  第1课认识电脑

  2

  9.7—9.13

  第1课认识电脑

  3

  9.14—9.20

  第2课使用键盘

  4

  9.21—9.27

  第2课使用键盘

  5

  9.28—10.11

  第2课使用键盘

  6

  (国庆假期)

  7

  10.12—10.18

  第2课使用键盘

  8

  10.19—10.25

  打字练习

  9

  10.26—11.1

  第3课认识画图

  10

  11.2—11.8

  第3课认识画图

  11

  11.9—11.15

  第3课认识画图

  12

  11.16—11.22

  第4课工具画图

  13

  11.23—11.29

  第4课工具画图

  14

  11.30—12.6

  第4课工具画图

  15

  12.7—12.13

  第5课几何图形

  16

  12.14—12.20

  第5课几何图形

  17

  12.21—12.27

  第5课几何图形

  18

  12.28—1.3

  第6课技巧画图

  19

  1.4—1.10

  第6课技巧画图

  20

  1.11—1.17

  第6课技巧画图

  21

  1.18—1.24

  综合实践活动

  22

  1.25—1.31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计划 篇6

  教学单位:**社区

  课程名称:城市科学技术普及

  教学课时:123H

  适用人员:城市居民

  一、概述

  (一)教学性质

  社区科普大学教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城镇劳动人口实施科学普及宣传、教育,传授相关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科学素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一项群众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学设计与思路

  《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突出群众性、适用性、经常性、灵活性,以科普工作“四季歌”为课程教学流程,紧紧围绕关乎群众健康、方便群众生活、激发群众热情、提升文明素质、增强科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开设讲座、举办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市民宣传科学思想、传授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市民科学工作者素质。在实际教学中,以开设讲座为主,聘请具备一定师资的专业人员和具备一定特长的行业技术人员,就市民关心的生活、生殖、卫生、健康、健身、养生、环保、安全、法律、教育、文化、艺术等问题组织相关知识讲座与讨论。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完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

  (二)分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科普教育的基本情况;

  (2)了解科普教育的相关理论;

  (3)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定;

  (4)掌握一定的科学生活常识;

  (5)懂得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较正确的科普工作的流程,并能运用科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现象与问题;

  (2)能够学会收集与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并能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3)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4)能够掌握一两个现代科技程序与规程;

  (5)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生态与环境;

  (6)能自觉、有意识的抵制封建迷信与伪科学习俗。

  3、情感态度目标

  (1)能够热爱科普工作,并能主动积极参加科普实践活动;

  (2)能够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遇事有科学的态度;

  (3)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强烈欲望;

  (4)能够主动接受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并自觉从自身做起;

  (5)能够自学培养自己科普宣传方法与技艺。

  三、课程设置

  同前表中教学内容,共预设82节课每一次学习1.5小时,共计123课时。

  四、参考书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现行健康手册。

  3、中国科普网科普信息。

  4、具备一定师资条件的学校、医院及相关科研单位研究成果资料。

  编写单位:**社区

  编写人: ***

  制定时间:20xx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