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总结(3)

时间:2021-08-31

高校教学总结 篇6

  20xx年即将过去,回头看,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自己兢兢业业,尽心尽职,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便于今后更好地工作,对照学院个人目标考核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本年度我严格遵守学院制度,履行请假手续,因个人事宜请假累计共10天。按时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

  2、完成上课教学任务之余,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参与办公室集体卫生大扫除活动,做好办公室值班工作。

  3、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我担任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电气高职1301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工基础》的教学任务,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电气高职1401班《电工基础》,电气高职1301班《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弱电技术》的教学任务,全年累计教学工作量共计768学时。在授课过程按照学院规定各项规定实施教学任务,维护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教学资料上交及时、规范,无责任事故发生。课后做好答疑辅导以及作业的批改,本年度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院各个代课教师进行虚心听课活动共计22次,20xx年5月在陕西师范大学参加陕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为期1周,并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一篇;20xx年11月于西安培华学院参加广联达电气安装工程算量培训,并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一篇。20xx年12月经过精心准备我为我院学生做题为《安全用电进工地》知识讲座1次。

  4、20xx年5月,与院领导及其各专业任课教师走访江苏建筑工程学院,学习该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前沿的实训室建设及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探讨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四天的学习过程中,我总结了该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完成修订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份,参与学院建筑电气专业实训室的建设。

  5、本年度完成题为《期末考试复习策略》、《学院学生干部改选》等信息报道共计8篇。“三个一”任务中完成两项,其中个人完成《Scdad系统在天然气高中压门站自控系统中的应用》论文一篇,并与20xx年12月发表于《城市地理》一刊;第二在本学期的后半学期与测量教研室同仁共同策划组织成立电感人生兴趣小组,小组活动定期按照计划圆满完成;最后联系企业本项工作很遗憾未能完成。

  6、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本年度,通过深入企业一线,对专业领域知识进行研究,我和学院老师积极申报了我院青年基金项目,并协助完成《无线传感器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论文一篇。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制作《电机学课件》参加学院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本学期11月编写题为《信息模块的端接与信息插座的安装》教学设计作品积极参加学院首届教学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在此期间并制定完成《建筑弱电应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

  7、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撰写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师乒乓球比赛等课外活动。

  20xx年,无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照个人目标考核任务书,有两项工作未能完成,首先是三个一中联系一个企业,在下一年中我会积极投身与此项工作中,争取能圆满完成;第二是招生工作,来年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完成招生任务。最后我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配合教研室同事一起为学院、专业的需要贡献自己的能量。

  20xx年是紧张的一年,是我快速成长的一年。这些微薄的成绩是在领导、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下完成的,没有你们,我们的工作也无从做起,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继续深入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再有更大的提高。

高校教学总结 篇7

  20××年学校按照“一个主题、两个重点”的工作方针,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三项工作责任制,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市场,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社会知名度。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采用培养、引进、聘用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继续深入推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殊人才奖励政策的同时,制定了职工学历教育补充规定、优秀青年教师和实验(习)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办法,调整了研究生培养政策,加强对研究生、双师素质、转岗转型教师的培养,选送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适应扩大招生对高素质、高层次教师的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两次公开选聘,引进了16名大学毕业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回聘了10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离退休老教师,充实教学实施环节。一支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加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制定了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方案,确定了“热能动力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财务会计”等3个重点建设专业。注重工程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训,结合专业发展动向,及时调整课程教材和教学手段,加强了重点课程建设,建成校级优秀课程1门,校级合格课程4门。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新建成了网络集成与传输实验室、会计实训室,在河南百业咨询公司建立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基地;成立了实验中心,规范管理,建立制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实现统一调度,资源共享。5月27日和11月23日,电力基础实验室和动力基础实验室,分别通过了河南省普通高校基础实验室评估验收。

  强化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突出办学特色。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延长学生计算机室开放时间,配备教师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新生中选拔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组成培优班,利用外籍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外语强化培训。成立了各类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生科研课题“电站煤粉锅炉风粉在线监测装置”获得首届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学生科研方面零的突破。首次组织部分应届毕业生参加了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和考试考核改革。编印了《学校督导组考务督导职责》、《考务工作手册》、《考试巡视员职责》、《考场规则》,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防止考试作弊,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好转;以动力工程系为试点,改革课程考试方式,根据课程特点通过计算机操作、口试、笔试、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在管理工程系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计算机阅卷,有效地缩短了试卷批改周期。

  加强科研管理和科技开发。制定了《科研计划管理暂行条例》、《科技产业管理条例》、《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建立完善了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项目结题、评价、评审、奖励、资产、成果开发、转化、管理规范。20××年校内科研项目及课题立项10项,申报河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作品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加强成人教育和培训管理。在淇县电业局、栾川电业局、陕县热电厂新设立了3个函授教学点,使学校外设函授教学点和达到了9个;制定了《校外函授教学点及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校外函授机构的监管;各部门全年共完成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任务13种、22期,开办其他各类培训班7个,扩大了学校在电力系统的影响力。

  本着服务电力、服务企业的办学宗旨,建立了河南省电力公司外语培训基地暨学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在做好外语强化培训班工作的同时,围绕河南省电力公司“111”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了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选聘了3位外籍专家,圆满完成了省公司高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出国前选拔和培训任务。

  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完善学校信息管理体系,撤销了电教中心,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制订了《校园网络管理条例》,成立了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信息建设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信息管理职责,实现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联网,建设并开放了学校网站和各教学、职能部门网页,开通了校园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器,推动了学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

  二、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学生工作部和招生就业办公室,编制了招生及生源计划和招生宣传方案,深入2省5市1县的17所中学扩大宣传,20××年完成专科招生1396人,成人教育招收专科函授生914人,专科脱产班68人,专升本学员193人,学校专科学历在校生人数达到了2182人、成人专科函授在册学员达到了2414人、电大及专升本学员700余人。编印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宣传册,组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就业技能大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利用互联网发布了毕业生信息,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织校内人才交流会20余次,各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78%。

  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利用新教师充实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加强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修订完善了《学生手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档案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加强了学生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建立了“用人单位考核、依劳动效果取酬”的管理体制,较好地转变了贫困生的思想观念,累计发放助学金19万元、奖学金57.5万元、减免学费20余万元、临时困难补助1.5万元。

  行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按照20××年经费包干办法,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促进了学校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了教学、科研、后勤服务和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制定了《劳务费分配暂行规定》、《教职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开展工作、检查工作,强化管理。开展了公文、信息、档案管理等行政办公技能培训,提高了学校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加强了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通过了国家二级干部人事档案标准验收。

  调整和补充了部分空缺岗位。针对学校人员变动、新设立机构和部分遗留问题造成的空岗、缺岗问题,制订了新增岗位的职责规范,对部分空缺岗位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按照部门推荐、群众评议、党委考核研究的程序,选拔聘用一批年轻同志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增强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落实超工作量奖励。在维护分配政策继续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基础上,落实了对实行岗位岗级奖金制度的管理和工勤人员计发超工作量奖,体现了全体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三、后勤三产工作稳步推进

  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制定了《后勤服务中心部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理顺了后勤服务中心经费运作方式,以学生公寓、饮食服务中心等为突破口,试点进行了经费承包。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了住房租金制度,实现同社会接轨。成立了后勤服务中心车队,为学校各部门公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逐步完善。

  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中心不断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推出了服务承诺活动,设立了各项服务,积极开展为学校离退休老同志上门服务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了学校扩大招生后入校新生的正常生活秩序。制定了家属区代收代缴费用管理办法,明确了代收代缴费用的范围、标准和操作办法,保证了家属区水、电、暖的正常供应。

  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和教职工的民主意愿,组织职工个人购买建设了商品楼,本着公开、公正原则制定购买方案,为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提供了方便。为教职工提供就餐卡服务,妥善解决了教职工午餐就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