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分配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结构是已知几个数的和与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在解法上可以用整数的思路来解答,如果把几个数的比转化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用分数乘法来解答。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按比例分配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是比与分数的转化。

  我的设想是:首先,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为新知的教学做必要的铺垫。通过2个练习题,使学生既复习旧知又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其次、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在教学例题时,我抓住几部分的和与这几部分的比,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使教学中的难点化为乌有。再通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我把解答过程放手给学生,鼓励他们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采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在各种方法都得到认同后再指出用分数解答比较简捷,并鼓励学生用分数的思路解答。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给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第三、精心设计练习梯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设计了3个层次的安排,既让学生得到基本练习,而且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扩充。让学生在练习中既不感到梯度过大,又可以不断跳起来摘桃子,学起来饶有兴趣,增加了解题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良好的师生约定和鼓励性评价都给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

  美中不足

  1、设计了四种解题思路,没预设到学生还多想了一种解题方法,导致超时2分钟,以后备课中应设计更多方法解决问题。

  2、能做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仍然少。

  3、对于鼓励性语言和评价还要再多样些。

  总之,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虽然任教多年,但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进步。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对比的理解,运用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可解决。所以,在理解题意后,就让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掌握“归一法”,能理解和熟练运用,对于分数方法在理解上迟缓,所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鼓励和引导他们交流对于分数方法的理解,讨论解答方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于学习数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展示交流、点拨时既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又要让他们不偏离轨迹,教师就要发挥指明灯的作用,侧重于分数方法。以着重让他们说清楚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如:水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浓缩液占稀释液的几分之几。已知稀释液的质量也就是已知单位“1”,利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可得到相对应的量,就是未知量。在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家庭解决勾兑农药的问题,可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因为自己学以致用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创造美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后续练习发现,“比的应用”中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尤其重要,理解了比与所转化的分数之间的根据和转化的分数的意义,就能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实际运用这种方法。但不仅仅限于把已知比转化成分数,还要训练学生能根据已知的比推理出跟多的比,进而得到更多的用分数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对于解答应用题非常有利,能很快找到相关的数量和他们的关系,得到有用的直接数据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有难度的题目,效果更是明显。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8

  《比的应用》是十一册教材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密切相关。教材用配制稀释液例题,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重组了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分配,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创设了分练习本的情境。当然学生的回答比较多,我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来分。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体现了教师是教材创造者的理念。

  在如何使用教材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教教科书”的传统思想,充分挖掘新课知识点,整合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本节课舍弃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题,大量地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加了研究这样一个知识点,辅之以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以理解、内化。

  四、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足:课堂结构不紧凑,导致练习中的部分题没做完。解决的策略:教师的语言要再简练,环节设计要再推敲,通过预习要了解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