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2

  一、 实训时间

实训时间为十周(50天)

二、实训目的

  让学生熟悉数控铣床加工流程,掌握数铣的操作方法,掌握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方法,掌握数控程序的手工编程,并能自主完成零件的加工,最终通过数铣中级证的考试。

三、实训内容

1、实训中心的规章制度、纪录和处罚制度(2天)

  要求:了解规章制度、纪录和处罚制度

  卫生责任区

2、5S的学习(1天)

  要求:了解5S的'概念和目的,并能在现场中应用

3、数控铣床维护与保养(1天)

  要求:了解数控铣床基本维护与保养方法;

  掌握数控铣削加工操作规程;

4、数学知识的复习(1天)

  5、机械制图知识的复习(0。5天)

  6、读图等知识的学习(0。5天)

  7、数控课程的学习(4天)

  8、机床认识:面板练习、坐标系的认识;(5天)

  9、对刀、手工编程、坐标系及其机床的操作等(4天)

  要求:掌握数控铣削基本编程指令;

  掌握数控铣削基本编程方法;

  掌握数控铣床孔的编程及加工方法;

  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

  学习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10、学习编制加工工艺(1天)

  要求:了解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基本内容;

  掌握数控铣削加工方法的选择;

  掌握切削用量的选择;

11、工件的定位与夹紧(1天)

  12、数控常用夹具使用、刀具使用等技能培训(2天)

  要求:掌握刀具装、卸刀具的方法

13、尺寸测量等知识练习(1天)

  要 求:掌握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深度卡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

14、平面加工(5天)

  主要内容:编程格式、工艺编制、工件装夹、参数输入及加工工件等步骤的练习;

  要求:掌握平面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了解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编程中注意用两种方法编程(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编程)

15、孔类件加工练习(5天)

  主要内容:编程格式、工艺编制、工件装夹、参数输入及加工工件等步骤的练习;

  要求:

  掌握中心钻、钻孔、绞孔等应用

  掌握平面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学习数控加工中的半径补偿功能。

  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掌握尺寸精度控制方法。

  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16、外轮廓台阶加工(5天)

  主要内容:编程格式、工艺编制、工件装夹、参数输入、加工工件及尺寸检测等步骤的练习;

  要求: 综合平面加工及孔加工,学习子程序的使用

  学习数控加工中的半径补偿功能。

  掌握尺寸精度控制方法。

  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掌握尺寸精度控制方法。

  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17、内槽类零件加工(5天)

  主要内容:编程格式、工艺编制、工件装夹、参数输入加工工件及尺寸检测等步骤的练习;

  要求:综合外轮廓台阶加工及孔加工,强化子程序的使用

  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半径补偿功能。

  掌握数控加工编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

  掌握尺寸精度控制方法。

  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18、综合件强化练习(5天)

  通过较复杂零件轮廓的加工,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数控系统常用指令的编程与加工工艺,掌握数控铣床的加工步骤及方法。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

  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

  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