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社会实践报告(2)

时间:2021-08-31

  篇二:大学生下基层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下基层“百村调研”活动,让我对基层农村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们调研的地点在族坑村,隶属于寻乌县留车镇,濒临广东,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土地属紫色幼年土,适应于粮食、花生、水果、蔬菜开发种植。全村有11个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90人,主要以农耕和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青年务工外出,果业、花生、烟叶、养殖等是村里的致富门路。从整体情况看,农村生活状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两层小楼比比皆是,内部装修不算豪华,但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燃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村道路硬化率也比较高,部分路段已实现水泥化,为车辆通行和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部分,此外留守农民通过种植果树、养猪、工程承包等增加收入,仅依靠种田获得收入的状况有所改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据了解,儿童入学率已达到百分之百;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老年人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补贴,医疗报销渠道基本畅通,在看到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象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是农村耕地不足。族坑村总耕地面积为1600亩,据了解,实际耕地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在村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大部分青年人均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不足,造成耕地面积下降;另外就是耕地收入较低,虽然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耕地收入仍然较低,投入产出比不高,农民耕地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民改为种植果树和养殖业;第三是土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农村耕地面积不足,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收入并未有明显减少,但粮食产量的减少,将推动物价进一步上涨,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对国家粮食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会加大农民支出压力,看似名义收入在上涨,而实际收入在下降。

  二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族坑村小学共有学生58名,包括学前班和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到镇上中心小学学习。据当地一青年老师回忆,他当年也是在族坑小学上学,师范毕业后回村任教,当年小学一到五年级全有,每个班有70-80个学生,比现在整个学校的人都多。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计划生育的原因,出生率下降,现在普遍一家一个孩子,个别家庭会生两个孩子;第二就是生源转移,部分学生随父母搬迁至打工地或当地县城;再有就是受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生去教育条件相对好的学校。此外,优秀学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镇里抢村里的,县里抢镇里的,市里抢县里的”。小学生源的减少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比如,降低学校所得经费,教学条件较难改善;影响老师上课情绪;学生的学习氛围不足;没有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村里招不到学生,教育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三是返乡民工的困惑。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接触到一位返乡农民工,他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返乡的。在访谈中,他也提出了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个是收入明显下降,以前家里的地由老人种,现在返乡后,打工收入没有了,等于一家人仅靠种地获得收入;第二是农活经验欠缺,从十几岁出门打工就一直没有做过农活,回乡后需要重新学习,积累农业经验;再有就致富资金不足,他也想依靠在外面学习到技术开办工厂,或者引进果树苗种植,但贷款困难,指标申请难,且抵押物价值较低,同时也担心经营风险,一旦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对家庭打击较大,孩子上学费用及老人养老都成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他们在返乡的过程中多少会遇到上述问题,这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在与农户、村干部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国家的惠农政策非常满意,感到很高兴。但部分村干部反映在落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政策较难把握,定量指标容易,定性的指标不便操作,如落实不当,较易发生矛盾。部分农户对一些政策仍存在一些疑问,如贫困生的界定,只有住校生才有补贴;医保报销程序较为复杂,在实际报销中很难区别报销项目和非报销项目,报销比例也很难把握。

  我参加的“百村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可以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由于对“三农”政策的了解和关注甚少,这里就提不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了。但我会持续关注“三农”的情况,因为,农村是占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地方,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例最高的群体。

  最后,要感谢族坑村人的热情好客,在他们眼中我再次体会到了淳朴,还有一手好厨艺的老陈、精神干练的村支书、志愿下乡的大学生村官......我会永远记得你们!

  篇三:大学生深入基层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暑假的到来,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唱响“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实践成才,服务社会”的主旋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实践‘三个代表’,传播先进技术”实践服务队,即计算机技能培训志愿者服务队,身为其中一名队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并积极投身到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潮中去。

  在院团委书记程保国老师和指导老师李志勇老师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小分队15名队员分别奔赴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中心多家电脑公司、新乡县监察局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工作,力争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和谐社会相结合,突出“特色实践”,打造“精品意识”。

  7月11日,我与其他5名队员同行,奔赴新乡县监察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在这半个月中,我们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两不误,两促进”,在帮助县委有关部门处理材料、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不断与有关领导进行交流,了解基层情况。我们的工作能力及年轻人特有的热情,赢得了领导们的好评。

  在新乡县监察局有关领导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多次深入农村基层,结合“三农”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对农村的经济状况,医疗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税费改革,旅游开发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向他们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怀着满腔的激情,我们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民群众干农活,帮忙他们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并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出谋划策。面对农民渴求知识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负的重任,也充分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差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农村当作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即“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教育与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理性认识。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临时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把党员的先进性贯彻到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参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教导大队等多种实践活动,真正把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分别于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和刘庄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仔细聆听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参观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我们认真学习史来贺同志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拼搏,知难而进。五十四军之行,我们更是亲身感受到当代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甘愿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优良品质。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们主动与村党支部成员和军人党员们进行交流,认识到我们的党历来重视思想教育,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广大党员,通过开展经常性和适当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此次倡导开展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不但是应时之举、有利之举,也是创新之举,我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理解、认识党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领会中央的决心、论断和精心安排,自觉、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通过交流,我们都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们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了理想信念,也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我们的专业特色,用己所学、尽己之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和新乡县监察局确立了长期的联系,今后将长期开展交流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随着暑假的到来,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唱响“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实践成才,服务社会”的主旋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实践‘三个代表’,传播先进技术”实践服务队,即计算机技能培训志愿者服务队,身为其中一名队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并积极投身到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潮中去。

  在院团委书记程保国老师和指导老师李志勇老师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小分队15名队员分别奔赴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中心多家电脑公司、新乡县监察局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工作,力争做到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和谐社会相结合,突出“特色实践”,打造“精品意识”。

  7月11日,我与其他5名队员同行,奔赴新乡县监察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在这半个月中,我们努力做到学习、实践“两不误,两促进”,在帮助县委有关部门处理材料、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不断与有关领导进行交流,了解基层情况。我们的工作能力及年轻人特有的热情,赢得了领导们的好评。

  在新乡县监察局有关领导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多次深入农村基层,结合“三农”政策和科学发展观,对农村的经济状况,医疗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税费改革,旅游开发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向他们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怀着满腔的激情,我们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民群众干农活,帮忙他们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并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出谋划策。面对农民渴求知识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负的重任,也充分认识到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差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把农村当作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新途径,即“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教育与实践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理性认识。我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成立了社会实践小分队临时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把党员的先进性贯彻到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参观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刘庄、参观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教导大队等多种实践活动,真正把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分别于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和刘庄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仔细聆听史来贺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参观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展览馆,我们认真学习史来贺同志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拼搏,知难而进。五十四军之行,我们更是亲身感受到当代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甘愿为祖国奉献青春的优良品质。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们主动与村党支部成员和军人党员们进行交流,认识到我们的党历来重视思想教育,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广大党员,通过开展经常性和适当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结合,有效地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此次倡导开展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不但是应时之举、有利之举,也是创新之举,我们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理解、认识党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领会中央的决心、论断和精心安排,自觉、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通过交流,我们都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我们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了理想信念,也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我们的专业特色,用己所学、尽己之力,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更重要的是我们和新乡县监察局确立了长期的联系,今后将长期开展交流活动。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