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语文的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美国语文的读后感

  美国语文读后感篇一

  网上在推荐《美国语文》,无数次听到别人评论西方的教育思想优越于东方,什么《灰姑娘》啊《丑小鸭》啊,西方老师在引导孩子的认知方面总是让中国老师、中国人羡慕不已,童话可以这么上。仔细地阅读了《美国语文》的上下两册,厚厚的两本书估计有两斤重,中英文对译。

  《美国语文》书和中国语文书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围绕主题在教学,中国书是单元教学,美国书是由一篇文章引发好几篇文章,但两者都想在给予学生教学围绕某一教学点实行。当然在基础知识方面,美国书是比不上我们的,我们是讲究字词句段篇,老师在教学时也是拼命地给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俗称基本功。美国书的课后习题中偏重于实践、个人的思考、写法的练习。例如:它有一个好文章的品质特征

  在美国语文教师眼里,什么样的作文才算是好作文,才是符合标准的文章?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1、立意、思想。通常情况下,很多作者选择同样一个话题写作,但是每一个作者却有着自己对某一个话题的独特的思想。学生的文章所表现的思想能够使其作品显得与众不同。不要为读者提供那些他们已经熟知的信息,要让他们分享你独到的思想和洞察力。因此,作品所表达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就某个话题所发表的对社会、对人生或现象的独特看法,最值得赞赏。

  2、组织结构。一篇有影响力的作文,必定能被人理解和接受。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文章,在适当的时候按照恰当的顺序给出适量的信息。

  他们强调文章结构层次要分明,目的要明确,观点要鲜明。这样就形成一种模式:

  开头:提出观点。

  中间:用充分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结尾:回到话题,重申观点。

  3、声音。这是美国写作教学常常用到的一个概念。打个比方,当你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在自报姓名之前,对方可能听出了这是谁的声音。你的声音代表了你的风格。作为一个作者,也会有同样的道理,你也有一个特定的声音。学会发展你的声音,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让你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出来,当然,还要遵守英语语言艺术的规范。

  4、词语的选择。词语选择正确,措辞准确恰当,这是对一篇好文章的语言要求。

  如果你要求一个作者(疑应为“读者”——引者注)给你“带来食物”,可能你已经吃光了盘子里的所有东西。当你订购某种东西的时候,可能你是更加正确的。作为一个作者,你将为你自己的写作目的,选择使用最为恰当的词语,以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你不仅要考虑它们的意义,或者词典中的意义,而且还要考虑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5、语句流畅。好的作文包含着一系列的句子模式和长短句型。句式的变化形成语流,听起来优美悦耳而流畅。

  6、语言规范。当我们在分享一种语言的时候,一定的语言规则或规范使得交际变得有效。写作时,一定要遵守英语语言规范,比如,语法规则、惯用法以及语言技巧等。

  这个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家长总是寄希望于作文补习班来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我个人认为,习作完全是“我手写我心”,作文补习班是不是强调技巧的东西太多,甚至于是造假的东西?

  美国语文读后感篇二

  《美国语文》不仅仅是一本美国语文书,也是一本美国历史书。全书将美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分为六个不同的单元:1、“文明的交会”(开始——1750),有9篇课文;2、“国家的诞生”(1750——1800),有8篇课文,3、“国家的发展”(1800——1870),有8篇课文;4、“分裂、和解与扩张”(1850——1914),有12篇课文;5、“不满、觉醒与反抗”(1914——1946),有8篇课文;6、“繁荣与保护”(1946——现在),有10篇课文。全部《美国语文》涵盖了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国家的诞生以及南北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收入了在这些历史时空里产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品。每个单元均有一个主题,由“时代故事”和“单元课文”两大部分构成。“时代故事 ”是介绍与本单元有关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几篇小文章,讲解这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件及文学的变迁和发展特征,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出现的大背景,这就避免了学生对文章的封闭狭隘的理解。文章都出自这个时代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又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之手。每篇课文都按照“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文学聚焦”、“问题指南”、“作品积累”的布局来推进学习的进程。

  美国语文读后感

  难能可贵的是,在每一篇课文开头,《美国语文》都要不厌其烦地介绍作者的生平和着述,因为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字。与中国语文教材只在课文注解①对作者的简要介绍甚至根本不介绍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作者的尊重,对原创思想的尊重,因为文明根本上是一种思想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

  纵观整个《美国语文》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多元。美国语文很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因为质疑和批判能力体现着一种创新精神。

  2、没有有意教育学生如何“爱国”,甚至鼓励学生去思考国家的暴力特征,鼓励用文明的方式争取权利,推翻违背民意的国家政权,追求美好的生活。编者贯彻国家价值中立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摒弃了宗教意识和党派意识。

  3、将文史哲熔于一炉,综合性很强。因为文史哲修养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人文素养,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力也建立在文史哲的基础之上。《美国语文》中,文史哲的交融共通,不仅打造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出美国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对全人格教育的关注。

  4、尊重历史,追求真,不隐恶。因为真善美的价值链条中,真,是基础,离开真,善是伪善,美也是不靠谱的。在对一些历史事实的陈述中,尊重不同人物的立场,让学生有多元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

  5、没有死记硬背,没有标准答案,鼓励个性化思考。

  其实,最精彩的还是它的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注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语文读后感篇三

  美国语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阅读理解”与“思考”,其设计都是紧扣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后的练习是这么设计的:1、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2、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为什么离开森林?3、他从他的“试验”中学到了什么?4、梭罗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出了什么忠告?这种提问法和中国大陆的语文教材区别并不大,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篇文章,只不过美国语文的设计更细致,更科学,教师只要带着学生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可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课堂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教师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效果的不同,不像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好坏全在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操作。因为语文教材编得比较粗糙简单,“阅读理解”与“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没有细分的,问题的设计也过多关注编者意图,较少考虑学生,比如会问到本文的主旨与结构层次,甚至会问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等等,而美国语文则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比如提问时会问“你认为……,请解释原因”“请为你的观点找出证据”等等具体问题,这就拒绝了标准答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看看他们设计的“思考”题,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1、梭罗的评论“受到一个农场的束缚和受到国家监狱的束缚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2、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解释)3、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比富人好?(证据支持)。在解释了这三个问题之后,编者又设计了一个“应用”问题:4、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假设)这就来了一个历史的假设,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种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穿越历史,思考现实。

  美国语文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本,比如在《一个美国农民的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他的辛勤劳动与他获得的报偿是平等的,他的劳动是建立在自然和自利的基础之上的,难道还需要更大的诱惑吗?”课后思考题这样设计:“克雷弗科尔暗示说,自利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因为这能促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现代社会普遍将自利作为一种值得赞扬的品质吗?为你的回答做出解释。”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充分实现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从教材编写看,美国人很有职业眼光,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我们的教育要早许多年。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毕业时才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美国教育从小就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比如本课在“扩展”部分设置的“职业连线”题目: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动组织为想回归自然的人们设计假期。为什么这样的旅行很有吸引力?这就把对课文《瓦尔登湖》的学习辐射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大自然,把学生的思考引入更大的时空,也为学生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在梭罗的另外一篇文章《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美国语文的“社会研究连线”思考题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反对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评价梭罗所做的论述是否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政治问题,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梭罗说:“如果他们(人们)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为一支真枪来彼此对抗的话,它就必然会破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对这一论断做出判断。这样,美国语文就突破了狭隘的小语文圈子,走向历史,走向社会,走向政治,走向广阔的人生,真正成为大语文,让学生学会真思考,让一个人真正成为公民。

【美国语文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美国语文的读书心得

2.《伤仲永》的读后感

3.《干法》的读后感

4.好书的读后感

5.师德的读后感

6.《生命》的读后感

7.《桥》的读后感

8.美德的读后感

9.史记的读后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