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家长会的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学习中有两个不等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效率是关键因素;知识掌握≠考试成绩,答题技巧、考试心态、身体状况等起到重要影响作用。考前100天,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给初三的学习注入激情———
问题一 “距中考还有100多天,成绩还能提高吗?这几天该干什么呀?” 对策:“还能提高吗”,这个问题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如果在做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注定失败,我怎么也不行”,那结果会如你所料。如果不放弃努力,即使明天就中考也有可能提高。临考了,提高十几分不易,但丢掉几十分却很容易,所以不要轻易对自己说NO。
“临考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但大体思路是“抓基础+抓漏洞+抓重点”。这个时候不宜再做偏题、难题、怪题,应注重基础。在此给大家三点建议,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合理规划这几天的学习:一看以前做过的卷子,重点看错题,找出漏洞,不仅是知识点的漏洞,还有在考试心态、答题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再进行弥补;二看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三做一些典型题目,注意练手。
问题二 “很用功地学,但感觉没进步。脑袋里一团浆糊,拿起书来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激情已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下降,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对策: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化是正常的,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主要因为初三阶段重复性的、繁重过量的学习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疲劳。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点,反而是再提高的重要阶段,及时调整就会有一个飞跃。
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反使心态更糟,加重恶性循环。然后做个清楚的学习者。清楚自己该学什么(内容),该怎么学(方法)。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按重要性排列出来,即做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计划,再按步完成。做好短期计划和时间规划,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早省:今天要学什么?晚思:今天学到了什么。每节课课前或者是在家里学习的时候,采取“四定法”:一定向(学什么),二定量(学多少),三定时(花多少时间完成),四定法(怎么学)。也就是在反思和监控中学习,给自己一种“我时刻在提高”的感觉,可以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走出高原期。
另外注意交换复习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交叉学科学习、变化学习形式等。
问题三 “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时常烦躁不安,看不下去,越是这样就越心烦自责,就越学不进去了。”
对策:初三阶段的长期高负荷学习,使得身心疲惫,很容易出现心理饱和状态,一个小小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大的情绪波动。让弹起的皮球安定下来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如果拍打它只能使其跳得更高。烦躁的情绪就像弹起的皮球,对待消极的情绪,既来之则安之,对目前状态接受了,心情就平和了。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障碍物、不平路段、车流拥挤时会减速,我们的学习同样需要“缓行”。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作业,活动一下,散散步、聊聊天,分散一下紧张情绪,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一位高考状元说“有5个小时,我会用4小时学习1小时运动,而这4小时所学知识要比我用5小时学的多,因为4小时的全心投入大于5小时焦躁情绪下的学习效果”。
另外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那样会更苦的.。可以跟父母朋友说说,或是听听音乐、玩会儿球、做做操、大喊几声等,来舒缓压力。总之,我们必须要学会解放自己,别让心灵超载!
问题四 “一遇到做不上的题或测验成绩差,就好自卑,感觉与别人差距那么大,万一中考再发挥不好……一点信心都没了。”
对策: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担心,请把所有担心的方面都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吗?这种担心对改变现状有用吗?怎样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然后就具体地去做。另外给你几点建议:
关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焦虑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把精力放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去,让每天有所收获,这是改善考前焦虑的最好途径。
关注成功,不要关注失败。静下心来想想:难道真的一点都不会吗?难道真的没有提高吗?是我们对成败太敏感了,而是人为夸大了失败,由一小点不顺利联想到中考失败。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学习中的比较、竞争是很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而非他人成绩。我们可以就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和同学比较,获得提高方法;可以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找出退步的原因和进步的经验。
家长点津 考前七避免
有人说中考不仅考学生,也在考家长,的确如此,家长的心态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考前心态。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全心全意为孩子忙里忙外的,但有的是帮倒忙,一片好心反引孩子逆反。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在此根据孩子的心理现状对考前的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避免叨唠尤其是当母亲的,总有过多的不放心,一句话恨不得说上八遍,“又考了吗?听懂了吗?”“怎么又看电视?这样还能上重点?”……本来孩子复习紧张,情绪不太稳定,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更容易诱发不良情绪。这种督促不但于事无补,还容易伤害感情。父母一定要克制自己,少说多做。孩子不想听你讲话,不妨变换形式,比如写个纸条放到书桌上。
避免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 “考得好,给你买笔记本电脑”“考上重点班,带你到国外玩”,其实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促进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怕考不好受到惩罚。
避免威胁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努力而制造压力,“考砸了,我们就不管你了”,“考不上重点高中你这一辈子就完了”,诸如此类的话会使孩子产生对中考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中考前家长会的发言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