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转型期传统农户借贷特征实证分析
一、不同家庭兼业类型
1.总体情况概述
从农户兼业类型来看,根据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笔者把农户分为纯农业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非农户。在所调查的150个样本农户中,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兼业户占据了主体,属于纯农业户的有21户,占总数的13.82%;属于农业兼业户的有49户,占总数的31.3%;属于非农业兼业户的有52户,占总数的33.74%;属于非农业户的有28户,占总数的19.11%。
绝大多数农户的生活费用支出高于其生产经营费用支出,只有少部分的高收入农户其主要支出是生产费用支出。在调查走访过程中间,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户的贷款用途与家庭支出用途一致。该县农户的整体生活成本很高,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的生活成本都高于其生产经营成本,而非农业户的大部分支出是在生产费用上。同时,除了非农业户以外,其他农户的教育文化支出负担很重,基本占到了15%左右的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部分农民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
2.不同户型农户的借贷行为分析
借贷发生率差异较小。所有农户的借贷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农户的借贷发生率与非农化程度成负相关。非农化程度越低的农户,借贷发生率越高。其中,纯农户的借贷发生率最高,这表明纯农户为了解决基本生活费用和小额的生产费用而发生的借贷频率较高,说明纯农户在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方面还是经常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而非农户的借贷发生率最低[1]。
借贷规模分布:纯农户与农业兼业户的借贷规模分布呈偏态分布。借贷规模在1000—5000元的分布达到40%左右。随着借贷规模的扩大和缩小,借贷规模分布率显著下降。所以,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主要需求小额借贷,也就是额度在5000元以下,这体现了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借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的小额生活费用支出和生产支出。非农业兼业户与非农户的借贷规模在1000—5000元以及10000—50000元形成两个借贷高峰,并且后者大于前者。形成的原因在于这两类农户的家庭经营结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不同,特别是非农户,借贷资金多用于非农业投资和从事资本需求较高的非农产业。其中,非农户对于大额借贷的需求最强,10000元以上的借贷占到55%左右。同时,由于农户分化的不彻底性,1000—5000元的借贷更多的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支出,而10000-50000元的大额借贷主要用于非农业。由此可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借贷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户借贷规模的差异上。
3.借贷来源行为分析
所有兼业类型农户借贷来源倾向都小于1,这说明所有类型的农户均是更多的倾向于非正式借贷,其中,农业兼业户最倾向于正式借贷。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来源分析,非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纯农户。从中可以看出,正规金融机构对于非农户的支持是非常有力的。同时,非正式借贷也是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即从非农户到纯农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同样体现在有息借贷中,但是,无息借贷的选择性不太强,没有体现出具体的差别[2]。
4.借贷用途行为分析
借贷用途倾向:纯农户和非农业兼业户的生活性借贷要高于生产性借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户的借贷是生产性高于生活性。在生产性资金的投向上,纯农户更多地倾向于农业生产,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低收入的纯农户,仅靠农业收入维持生活,没有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生产性借贷资金更多的是投入到简单的农业生产中,同时,也有一少部分纯农户把借贷资金投入到大棚蔬菜、反季节水果种植的高效农业,而其他类型的农户借贷资金的非农化倾向较强。
农户借贷用途规模:所有类型的农户生产性借贷规模的差异都要大于生活性借贷规模的差异。由于农户大部分都没有负债消费的意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户的生活性借贷更多的是为了应付生活急需,而并不愿意借入大额的资金用于消费。从生产性借贷方面来看,农户借贷的规模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较小,规模差异主要体现在非农业生产方面。同时,不管是生活性借贷还是生产性借贷,非农户都是大额资金的需求者;与之相对应的是纯农户,生产性和生活性的借贷额度都是5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不同点是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中大多数农户将贷款用在种植和养殖上,将贷款用在服务业上的农户比例很低。与此相反,非农户中有近60%的农户将贷款用在了服务业上,将贷款用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的农户很少。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缺乏,同时信用社等机构的惜贷现象,农户的完全满足程度较低。在利率评价方面,大部分农户可以接受目前的利率水平。
二、不同纯收入户型
1.概述
根据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划分,笔者把农户分为五个收入等级:A级,家庭年收入小于5000元;B级,年收入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C级,年收入在10000元到30000元之间;D级,年收入在30000元到50000元之间;E级,年收入大于50000元。收入等级越高的农户,其越是远离农业生产,其中,低收入农户中,纯农户所占比例最高,高收入农户中,非农户所占比重最大。
2.借贷行为分析
农户的纯收入水平与农户的借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纯收入在50000元以上的农户,与其他农户的借贷水平差距较大。就借贷发生率来说,纯收入小于零和纯收入在1000—5000元的农户借贷发生率最高,而纯收入在10000—50000元之间的农户的借贷发生率比较低。从中可以看出,中等收入水平的农户由于“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愿意发生借贷,而贫困户和高收入农户的借贷虽然不同,但借贷发生率却是比较高,同时,纯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大额借贷规模分布率也越高[3]。
3.借贷来源分析
纯收入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正式借贷,尤其是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农户更加明显,同时,纯收入较低和较高的农户借贷更多的来自于有息借贷,而中等收入获得的无息借贷较多。另一方面,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户借贷水平最高,纯收入为负的农户借贷水平次之。在正式借贷和非正式借贷中,农户的纯收入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还款能力的大小是获得正式和非正式借贷授信的主要依据[4]。农户的借贷发生率与农户的纯收入水平基本呈现负相关,也就是纯收入为负的农户借贷发生率最高,但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借贷发生率却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的农户。就借贷规模来说,最富裕的农户和收不抵支的农户借贷规模最大,其他都是小额贷款,这说明,不管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非正规机构,对于农户的借贷水平都与其纯收入有关。
4.借贷用途差异
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在借贷用途倾向方面的差异很大。纯收入在1000—50000元的农户借贷资金更倾向于生活性,而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和50000元以上的农户借贷资金更多地倾向于生产性,纯收入为负的农户借贷倾向于生产性也很强。在生产性借贷方面,纯收入水平与生产性投资的非农化倾向成正相关,也就是纯收入为负的农户倾向于农业生产性借贷,而纯收入大于零的农户的生产性借贷倾向于非农业。生活性的借贷水平在不同农户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但生产性的借贷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非农业生产性的借贷差距较大。在借贷发生率方面,生活性借贷发生率以及生产性借贷发生率都与农户的纯收入水平成反比,需要指出的是,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性借贷和农业生产性借贷发生率都比较高,而高收入农户只有非农业生产的借贷发生率较高。
从文章内容分析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户金融需求满足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应遵循适度竞争、需求方激励、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行为的特征,建立多样化的金融组织、提供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利用多渠道有效解决农户借贷问题。
参考文献:
[1]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行为分析——山西745户农民家庭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2(3).
[2]苏群,张爱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于农户借贷行为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5,(4).
[3]朱宏军,郭玉亮.转型期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特征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
[4]宋圭武.农户行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农业技术经济,2002,(3).
【论文:转型期传统农户借贷特征实证分析】相关文章:
8.优秀论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