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SCI论文能否当个好医生

时间:2021-08-31

不发SCI论文能否当个好医生

  “SCI论文”,这个最初在高校中频出的词汇,如今已现实地用到了临床医生的头上。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发表篇数等似乎已成为医生晋升的决定性要素,与医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医生,尤其是医院骨干的医生都忙得走不动,如果没有诊所吃或喝,甚至不经常甚至在厕所的时间,晚上是家常便饭,许多专家的手术时间表可以排在明年……在这个医生超负荷生存的情况下,《SCI论文》作为职称的“硬件评价指标”来评价和评估医生是否不公平?尊重“同行评审”的评价方法,为什么不把SCI作为标准来衡量科研成果给医生?医生会看医生,做手术和SCI医生是否有关系,鱼和熊掌不能同时拥有?是不是所有医生的SCI的评价标准?SCI没有纸是好医生是不是?

  我国医生职称晋级制度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我国,医生职称晋级有明确的规定:

  1、本科毕业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2年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则不用考。

  2、本科毕业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升副主任医师;而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晋升完主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5年后方可晋主任医师。

  3、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2年后就可以晋升副主任医师,在晋完副主任医师3年后,就可以晋主任医师了。

  4. 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由此不难看出,一般一个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到主任医师至少要15年时间。虽然各地方和医院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但总体来说,我国医生职称晋级制度并未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医院医疗工作的不同性质进行进一步细分和区别,分别建立不同的考核实施体系。这是否会造成一些专业和不同级别的医院在实施评价标准时与医生的实际工作内容之间产生脱节呢?这种脱节是否会使部分医生不得不面临科研与实际临床工作之间“鱼和熊掌”的被迫选择呢?社会是否也由此才有了所谓“会看病的医生”与“会写文章的医生”之说呢?

  “SCI论文”硬件指标是否公平?

  自从南京大学在国内首推SCI论文要求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对教师的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也提出了要求。于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实际上也是医学生的临床教师,自然也就与高校其他教师一样,将“SCI论文”作为晋升的'硬件指标要求。虽然曾有许多医生,甚至一些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极力反对这样的要求,认为“看好病”和“写好文章”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不发SCI论文也能成为好医生”,“发SCI论文也不一定是好医生”,将“SCI论文”作为晋升的硬件指标似乎太过牵强。但是,将SCI作为晋升的评价标准还是很快普及到了多数医院,特别是较大的医院。

  那么究竟该不该引入SCI评价标准呢? 数年前,SCI的创建者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与中国公众的首次见面会上,人们带着这种疑惑,不断把问题抛给这位时年84岁高龄的“SCI之父”:“你认为中国对SCI这样的使用是合理的吗?”“为什么到中国,SCI就变了味儿?” 然而,这位享誉全球的学术大师的回答出乎性许多人的意料:“用SCI作为标准,来衡量科研的成果,这也许的确不太合理,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40年前的美国、30年前的意大利都是因为在评审职称时管理者们发现,备受推崇的“同行评议”评价方法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于是SCI就成了替代的评估方法”。他坚持,中国目前关于SCI的规定,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有不少医生也表示:其实,中国的优势在于病人多,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可以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可以出质量很高的SCI文章。但目前不仅医生的事件和精力上大部分属于超负荷和透支状态,而且,在中国申请基金很难,哪怕申请到也不会太多。这样的经费往往是根本做不出高水平的科研。他们认为应当以国家层面来重点投入,有效地组织科研队伍,合理分配时间,给予足够支持,这对中国的医学科研发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将大有益处。这样才能吧SCI与“做好医生”牢固地结合起来。

  临床业务“水平”考核的权重是否应当增加?

  许多人有这样的担忧:按现行的医生晋升考核对SCI论文“倾斜”的趋势发展下去,多年以后,也许中国医院临床医生发表的SCI论文数,可能会超过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但到那时,医院里是否会很难找到“会看病的医生”呢?

  老王是上海一家著名三级医院的急诊部医生,在急诊摸爬滚打十几年,临床救治能力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然而,就是这位业务好手,心底里却藏着隐痛:因为自己的论文、科研课题寥寥,晋升职称时总是不过关。迄今为止,他还是个普通的主治医师。

  在中国的多家教学医院里,像老王这样因论文、科研项目不过关,职称偏低的业务好手不在少数。他们有时会向同行抱怨:“医生的本职是治病救人,科研论文如同‘锦上添花’。晋升职称时,技术水平不如科研论文容易量化,这对擅长技术的医生有些不公。”

  据了解,几乎每个医生心中都有一份“内部公认”好医生名单,他们可能不是主任医师、教授,而是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甚至老主治,大家共事,治病水平会比较了解,有些医生医术高明,就是因为没发论文一直升不上去。

  这些人普遍有着这样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临床医生的技术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体现在晋升职称中,增加临床业务“水平”考核的权重,以此激励医生更重视临床,回归医生本位。

  目前多数三级医院内,主治医师升副主任医师,核心期刊论文篇数起码需要3篇,局级以上科研项目也是必备条件;副主任医师升主任医师,量化的科研因素还将继续“加码”。至于临床综合能力,因现行没有精准的量化标准,常在晋升职称说明中笼统带过,实际影响力较小。这种“重科研、轻临床”的职称评定,直接造成部分技术出色的医生,可能因科研不足而无法晋升,而同时也会有少数高职称医生技术不够精湛。

  晋升职称或可分类细化?

  有关专家表示,长久以来,医生晋升职称偏重论文与项目,临床综合能力占比欠缺。医生晋升职称制度或可分类细化,比如:涉及医学教育类的职称,可以更侧重于论文、科研项目等指标;涉及临床医疗类的职称,可以更偏向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打破医生晋升标准“一刀切”的格局,引导医生队伍有效加强临床能力,同时为部分技术精湛、科研不足的医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关专家同时表示,对医生晋升职称的调整也应辩证对待。临床与科研职称评定相对分开,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只顾临床,或只搞科研。毕竟,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医生在熟练掌握临床技巧之后,也应培养科研思维、有所创新,如此才能发现疾病规律、找寻疾病原因,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途径。

  分类细化将可为医生提供更多晋升途径,但分类细化仍绕不开临床综合能力量化这个核心难点。如何评定医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对医生从业时间、从业量的考核,或可为我所用。以外科为例,住院医师升主治医师,其担任医生助理的年数、开展手术的数量、术后并发症比例等等,都应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此才能做到客观、公正评判医生临床能力,从而取代现有笼统模糊的定性。目前国内现有的“第三方评估”模式有待进一步细化改善。

  有学者建议,大体上来说,临床医生可粗略的分为两种类型,对他们的晋升要求或可区别对待。一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如外科医生。第二类为非技能型为主的医生,主要用新的知识和药物来治疗病人,如内科医生。作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他应该拥有充分的医学知识和手工技能。他们表现的好坏应主要基于这些能力的评价。论文发表可能是次要的因素。理想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可以总结他们的治疗结果,并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

  也有人曾提议:如果涉及外科医生的职称晋升,其手术能力应该占70%,团队合作精神20%,论文发表10%。内科医生他们相对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科研究文献,涉及内科医生的职称晋升,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应该占60%,论文发表30%,团队合作精神10%。

  还有人提出:基层、社区医院医生考核,不一定非要要求SCI,可以采用别的考核评估体系,如服务病人的效果和继续教育考核。因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不是科研。应该让大批发不了SCI文章的基层医生也有成为好医生的成长空间。这个空间大了就会有大批优秀的医生投身其中,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了,反而才有可能写出SCI文章。

  总之,一方面不应该盲目追求SCI,让医生被赋予太多救死扶伤以外的东西。当然,能写SCI文章的医生,至少说明他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医学家的素质;另一方面,医生的晋升不应该脱离“会看病、会做手术”的临床技能。医学是经验科学,一定要有充分的临床经验和实践才能判断准确,处理得体。医生花在临床上的时间少了,恐怕连手术刀也拿得没那么利索,即使发了SCI恐怕也不是医生这个职业所真正需要的。

  事实上,使医生更加纠结的是,有时,为了做研究,他们不得不牺牲时间与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沟通。时间不够,照顾病人的精力少了。在今天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医生实际上希望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的不满会更少。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克服医疗问题,最终造福病人。

  看来,为了让医生处理好科研与病人的关系,新医改需要进一步理顺医院和病人的分类和分流。如何通过各级让基层医院的医生有足够的病人看到的合理调整和医院资源配置,让大医院的医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而不是看大应该在基层可以看到患者。

  以上就是不发SCI论文能否当个好医生的范文,个人觉得,医者应该为人民的生命考虑,而不是考虑金钱,学医者应该有一个尊重生命的心。

【不发SCI论文能否当个好医生】相关文章:

1.SCI论文润色

2.写SCI论文技巧

3.SCI论文被接收心得

4.SCI论文审稿流程

5.sci论文格式要求

6.怎么写SCI论文

7.医学sci论文查询方法

8.精选写SCI论文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