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发言稿(2)

时间:2021-08-31

期中考试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题难易适中,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由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两方面产生。其次,就是由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差异,认真、仔细的学生普遍成绩较高,而有一些学生,平时说的时候什么都会,但是卷面成绩却不高,主要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不过,我们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的盯住分数,分数固然能对学生的平时所学有一定的反应,但这只是个非常片面的反应。尤其是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时期,我们家长的观念一定要转变,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而应关注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进步。

  我们来看看这次期中测试的试卷。这次期中测试的试题相对平时的练习而言并不难,许多习题都是在《伴你学》和“语文天地”中练习过的,习作也是我们平时练过的,只有一篇阅读理解是课外的,也不难,只要认真地读几遍短文,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最多的错误就在给句子排序和错别字上。三年级是错别字的高发期,再加上一些学生粗心大意,所以生字上失分就很严重。可能有一些家长觉得与以二年级相比,孩子的分数似乎有所下降,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三年级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个低分期。因为学生刚刚升入三年级,以前学得都是字词,句子也是比较简单的,对段落甚至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较少,接触的题型也比较少,的分析和写作都刚刚起步,能力较差。但是一进入三年级,学生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蜂涌而至,各位家长只要留心看一下孩子们平时做的习题就会发现:三年级的学习内容除保留了一二年级的字词之外,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成语、古诗、名人名言、谒后语、给句子排序、阅读理解、习作等都在等待着学生们来猎取。知识的跨度很大,而这时孩子们的发育却处在缓慢阶段,这就造成两者之间的不平衡。这种情况的转变也需要一个时期,随着我们教学的深入,接触的题型多了,对应的知识增加了,就慢慢从不会到会。我们也要正确地看待分数,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工作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学科的工具,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将成为重中之中。三年级语文确实是一个转折期、困难期,但还是有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像班里的封晓琪,周恺闻,周楚西,文雅思,韩雪儿,谭蕾,王馨梅等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效率高。

二,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细心的习惯,提高作业的效率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我班大部分同学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这两个方面其实都取决于一个词“认真”。我看同学们的试卷分析,许多同学会在考试后写“我这次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太粗心了”。我说,粗心不是天生的,是怎么造成的,是你自己日积月累的,是不认真了才会粗心。平时做作业马马虎虎,照着书本抄抄词语就要错好几个,你到考试时怎么可能做到不粗心呢?你想细心也细心不起来。粗心的原因就是不认真,一个平时认认真真、全神贯注的人,他不太可能粗心。所以,粗心比做不出、不会做更不应该。

  适应中年级的学习还有一点就是要提高作业的效率,现在不仅作业难度提高了,作业量也增加了不少。而且我们可供利用的时间实在太少,往往只能在中午管理班或放学后做,而且几门学科经常要抢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拖拖拉拉、边玩边做,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低。所以我们提倡抓紧时间,先做完作业的人才能自己争取到玩耍的时间,才有机会去参加其它的特长培养。家长们也可以采用激励表扬的手段,不断提高孩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对一些速度较慢的孩子,一定要耐着性子督促好他,(发火只能让他紧张,做得更慢)千万不能让他下滑,

  一旦放松一天,日积月累,越积越多越难补。在这里还要提一下回家作业,对于家庭作业,除了书面作业以外,一些口头作业和活动性的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预习课文,查找一些资料。有的时候布置一些家长签字,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同学自觉性不是很强,有了家长的督促,能够完成得较好。这并不是让家长来检查孩子作业的错对,

  而是反馈孩子作业是否完成, 希望家长在这方面予以重视。

  三,加强理解能力。

  每一次阅读,理解的短文都会不同,但有一些是相同的,主要是考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一试:

  1、立足于课堂。

  虽然考卷上正式做的次数不多,但其实教师带领学生每一堂课上对每一篇的分析、理解就是在进行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而且要积极发言,参与到讨论中来,锻炼自己的头脑,发展自己的思维。我经常跟同学们讲:“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你每天坐着不动,等着其他同学说出答案来,你自己的大脑就会生锈,不能正常工作。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的大脑机器就会越转越快、越转越聪明。”我从几次测验中发现,平时一些爱动脑爱发言的同学,阅读理解能力都是不错的。我也发现,外面人看来我们班的发言比较热闹,但其实老是那几个人在撑场面,其它同学都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所以以后我也会加强对不举手同学的提问。

  2、多读多练,多交流,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阅读面的广泛与否和孩子的语文水平息息相关,每次测试中都会有许多书本外的知识。所以我们平时要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而且要针对书中内容和孩子交流看法,不能光简单规定他看多少分钟。可以在他看完后谈谈书中的内容、主题等等。既培养他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较好的课外书籍有补充读本、成语故事、童话、寓言、青少年版的文学名著、百科知识类书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