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论文
摘 要 学生只有通过积极而独立的思维活动,才能巩固知识技能,才能推动思维的深入和发展,才能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
关键词 科学教学 启发思维 探究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精心设计探究性课题,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小学科学学习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知识的运用,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我们师生之间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水平,使学生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使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或结论超出了我们的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却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教学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并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即使是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我们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时,作为教师也不应该是为了维护自己教师的尊严而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课上或课下继续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辩论,要给予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二、拓宽学生的思维路线,使教学各环节形成链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学课的教材特点,突出知识的形成及抽象概括过程,铺设学生的思维路线。对于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教学,须延缓其比较判断进程,强化其形成过程。
因为学生在具体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要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归纳和抽象等系列思维活动,在思维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领会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如借助实验、分散难点、形象类比、铺设问题台阶等,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防止思维链条的断裂。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中有这样一个难点:如何认识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这个问题有难度,学生正常的实验也无法证明,如果设置以阶梯,学生就会感到容易多。第一,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正常去验证,后让学生改变实验条件:①改导线为铜片②增加电池节数,这样会有现象出现。
第二,我们也可使用电子二极管来参与验证。第三,我们还可以借助于验电球来检验。这样使学生知道用实验来验证某个结论也需要多次改进相关条件进行验证,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引导探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活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是形成良好思维方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所采用的一些思维方法,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有意识地引导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抽象、概括法、分类法等,而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们所掌握,将会大大增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会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并不断的提高学习水平。
四、恰当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就曾论述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其实,不单思维的独立性品质很重要,良好思维的其它品质,诸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同样重要。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对现象相同或相近的科学实验的比较,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对比性实验,激励学生思维的比较性;通过互补性实验、矛盾性实验的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等。
五、设置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授学生以鱼,而非授学生以渔,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向学生提供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科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探究、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的主要素材.作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意味着教学要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练习的做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方法。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启发学生思维的探究方法,根据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应当大力提倡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于科学探究之中。使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能够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学生思维的探究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其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科学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4.
[3]马学军.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探究教学的重要任务[J].科学课,2005(3).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