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防火策略论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防火策略论文

  近年来,古建筑火灾不断发生,2013 年 11 月 28日,重庆黔江濯水古镇失火,“亚洲第一廊桥”濯水风雨廊桥被毁; 2014 年 1 月 11 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烧毁房屋 242 栋,古城历史风貌严重破坏,损失财产上亿; 2015 年 1 月 3 日凌晨,云南大理拱辰楼发生火灾,城楼大部分被烧毁,烧毁面积约 765 m2;2015 年 2 月 20 日,安徽歙县一数百年古建筑发生大火,文物几乎全部被烧毁。频繁发生的古建筑火灾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古建筑火灾的研究[1-6].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原因进行分析,从火灾风险评估技术、消防设施设备、材料阻燃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火灾防控措施,希望减少类似火灾的发生,减小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1 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可燃物数量多,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小,总体表现出容易发生火灾,形成火烧连营的情形,由于固有的消防条件限制,容易造成巨大的文物价值损失。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如下:

  1. 1 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核心筒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同,建筑的耐火等级也不同,木结构建筑和砖木结构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梁、板、柱、椽也以木材为主,因此以三、四级耐火等级为主,木材大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干燥,含水量少,可燃性高,而且由于屋顶结构严实紧密,火灾时烟气和热量集聚在屋顶内部,不易散发,温度极容易积聚,火灾危险性极大。

  1. 2 古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火灾易造成大面积蔓延古建筑大多是连片建设,房屋之间飞檐相接,通过廊道相连,而且廊道耐火等级低,无防火保护,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甚至没有防火间距,庭院格局表现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的形式,这种格局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间距,建筑一旦某处起火,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延烧。由于防火间距不足,一旦着火,建筑燃烧产生的辐射热容易被相邻建筑吸收,导致相邻建筑间接致燃,抑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飞火”导致燃烧蔓延。

  1. 3 古建筑规划不合理,火灾扑救困难古建筑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大多偏离城镇地区,或依山而建,或建在半山腰,基础消防设施严重缺乏,距离天然水源较远,市政供水更是困难,消防用水无法得到保障,一旦发生火灾,初期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小火酿成大火,导致古建筑火灾损失十分惨重。并且由于古建筑内部院高巷窄,且设置有台阶,导致消防车难以驶入,对扑救十分不利。大多数建筑高度在 10 ~30 m 之间,如此建筑高度,加之燃烧时较强的辐射热和高浓度烟雾影响,使得救援人员难以靠近着火部位,消防水枪难以发挥正常威力。此外,古建筑屋顶具有坚硬密实与防水防潮性强的特点,建筑屋顶未被烧穿以前很难存水渗水,再加上梁、枋阻挡影响,造成有水难攻局面。

  1. 4 古建筑内文物众多,火灾损失较为严重古建筑内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如字画、法器、典籍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古建筑一般都采用油漆彩绘以及木制屏风,悬挂大量纸画和织物垂帘等可燃装饰,加之常年诸如蜡烛、油灯传统照明灯具不灭,香火不断,火灾危险性较大。

  1. 5 古建筑游客迅速增加,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加入到旅游的行列,近些年来,古建筑旅游呈现升温趋势,尤其遇到宗教节日和旅游高峰季节时,人流量大大增加,人员又相对拥挤集中,火患进一步加大。火灾时将产生严重的安全疏散问题,且人群中又有较多妇女、儿童和老人,火灾时惊慌失措,盲目逃生,极易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2 古建筑火灾案例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相关网络新闻报道和火灾文献,收集到1949 - 2015 年近 66 年的 80 个古建筑火灾事故案例[7-9],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古建筑的结构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80 个着火建筑中,木结构所占的比例为 76%,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占 18%; 引起古建筑火灾因素大致分为电气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人为因素占火灾致灾因素的 64%,其中用火不慎占人为因素的 53%,见表 1、图 1.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引发古建筑火灾的原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电气引起火灾、易燃物品着火引起火灾、气象等自然因素引起火灾。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吸烟引起火灾、人为纵火等。

  2. 1 电气引起火灾古建筑内的电线老化,绝缘破坏,由于没有穿管保护,容易造成短路、漏电引发火灾。另外,超负荷使用用电设备等用电不当行为,容易造成电气线路过载,从而引发火灾。有些古建筑区存在乱拉乱扯电线情况,有的直接把电线敷设在木材等可燃物表面,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局部高温容易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的蔓延。

  为了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可燃物应避免靠近这些电器设备,否则应进行阻燃处理; 另外,除了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进行维护保养外,有必要设置电气火灾报警装置。

  2. 2 自然因素引起火灾火灾的起因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影响火灾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大风、高温、地震以及雷击。大风天气容易招来别处“飞火”,高温天气直接把干燥的古建筑引燃,雷击产生高温也能将未装避雷针的古建筑引燃。

  2. 3 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一种是僧、尼、道士和居住在古建筑内的其他人员用火不慎引起火灾; 另一种是同古建筑毗连的居民、商店等用火不慎发生火灾,殃及古建筑。

  2. 4 吸烟引起火灾进入古建筑内的人员违规吸烟,随便乱扔烟蒂、无意落下烟灰、忘记熄灭烟蒂等不良吸烟行为引燃可燃物,火灾蔓延引起古建筑火灾,因为炽热的香烟温度,从理论上讲足以引起大多数可燃固体。

  2. 5 不规范作业引发火灾古建筑在改扩建的过程中,不严格遵守动火制度,违章焊接、切割器物,高温电焊焊渣和切割火花溅到可燃物上引发火灾。

  2. 6 人为纵火人为纵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和敌对势力蓄意破坏,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排除在外。

  3 古建筑火灾防控建议

  3. 1 运用火灾风险评估,寻找火灾防控切入点

  火灾风险评估是对目标对象可能面临的火灾危险、被保护对象的脆弱性,控制风险措施的有效性,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消防性能进行评估[10].运用现代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风险评估,找出火灾因素并按主次进行排序,有利于寻找古建筑火灾防控切入点,使对古建筑的火灾防控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可结合城市的消防规划加强市政消防设施、市政道路、古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建设; 分析评估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通过逐步控制可燃物、提高建筑构件的防火性能、增设防火隔墙、配备灵活机动的灭火设施等措施以弥补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3. 2 研究适用于古建筑保护特点的阻燃材料和阻燃技术

  古建筑内棉、麻、丝、毛织物众多,特别是寺庙、道观建筑中到处可见悬挂的帐幔、飘带、幡幢等物品,这些物品是易燃的,运用现代阻燃技术对其处理,能够改变物品的燃烧性能,即使遇到明火也不易燃烧,发生火灾时也不至于蔓延。采用最新纳米阻燃技术与微胶囊处理技术,在保持原有物质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建筑中的木制结构、饰物、帷幔等各种易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降低其燃烧性能,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降低潜在火灾危险性。

  3. 3 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灭火技术

  由于古建筑内有大量的文物需要保护,对古建筑进行灭火时,需考虑到对文物的保护,目前有专家学者研究了古建筑细水雾灭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需要对这一技术进行推广; 另外,在探测报警方面,由于传统的感烟探测器在古建筑场所存在容易误报、探测延迟的缺点,需要研究和开发极早期火灾预警智能系统并对其成果加以推广。

  3. 4 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

  针对古建筑的防火保护,除了技术防范之外,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样重要。首先,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伍,提高从业及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其次,应结合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旅游旺季、淡季和重大活动的人员情况,分析主要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 最后,应做好宣传、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统计的方法对历年来的古建筑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寻找古建筑火灾的规律,探寻古建筑的火灾原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火灾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控制,为古建筑的消防管理与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曹源,陈海涛。 古建筑防火新技术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1,27( 6) : 44-46.

  [2] 田长云。 消防物联网技术在古建筑消防的创新应用[J]. 甘肃科技,2013,18( 9) : 66-68.

  [3] 优拉才让。 现代防火技术在西藏古建筑中的施工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4( 11) : 66-67.

  [4] 李继鸿。 丽江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防火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4,30( 8) : 57-61.

  [5] 王新红。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 5) : 11-13.

  [6] 熊军,陈保胜。 运用现代技术构建古建筑防火安全保护体系[J]. 中外建筑,2012( 5) : 147-148.

  [7] 徐钟铭。 木结构古镇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及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以四川某古镇为例[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4.

  [8] 公安部消防局。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

  [9] 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关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防火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1.网格化在消防防火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2.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论文

3.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

4.浅谈中国古建筑论文

5.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6.小水电站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7.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策略论文

8.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