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变,习作评价更精彩论文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简单地读几篇好作文,批评几篇有缺点的作文就草草过场。结果,经常被夸奖的学生,会越写越好,而其他的学生,要么还是原地踏步,要么依旧糟糕。那如何以评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笔者抓住以下几个转变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变“务实评价”为“激励点评”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多多发现孩子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准确,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一个地方有新意,都应该指出来为他喝彩,让孩子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激励他写出更精彩的习作。多一些鼓励、赏识、启发、热情,少一些批评、挑剔、责难、应付。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赏识与激励,这是每个人最期待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讲评作文时,要在班上鼓励和表扬大多数认真写作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哪怕一些差生写得不怎么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他们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一定会继续自己精彩的写作。
变“独揽评价”为“百家争鸣”
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并非拥有教学评价的专利,这样的权利应该与学生共享。正所谓变“一言堂”为“众议院”。在校内,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甚至可以评价老师,评价教材,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个性的健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习作教学中,充分关注评价的多元思考。
第一步,写好初稿之后,自己大声读自己的习作,在自己觉得精彩的句段边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读完了自己的习作,还要作自我整体评价。
第二步,在合作小组内互相评价修改。引导学生找出伙伴习作中精彩的词句,并且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讨论,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写法。这样,学生就会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第三步,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精彩之处加以肯定,对需要再次修改的地方进行引导修改。这种多元性的评价更体现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变“定格印象”为“发展评价”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习作是越改越精彩。因此,“发展”便成了学生习作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有部分学生习作很糟糕,必须重写。假如处理不周到,就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次写读后感的练习,在批阅草稿的时候,我发现有5个学生的习作全篇几乎没有什么“感”的部分,都是在叙说故事的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了其中的一篇,引导这位同学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了为止。上课的时候,我先读了读第一稿,读完以后,让大家评价写得怎么样。然后再读修改过的习作,并让学生前后比较哪一篇写得好,结果很显然。当我告诉大家这两篇习作是出自一个人的笔下时,大家都非常惊讶。这时候,我告诉学生,不管是谁,只要努力,都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只要我们认真修改。
变“统一标准”为“合理尺度”
评价的尺度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我们都是成年人,在评价学生的习作的时候,往往会不自然地提高习作的评价尺度,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合理的有尺度的评价。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要求评价必须要有尺度,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在弹性的评价中引导每一个学生完成习作。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写作技巧、前后呼应、主题渲染等要求是针对一些优秀学生的。而对于一些后进生,字、词、句、段、点等方面的问题,便成了对这类学生习作进行评价的要素。再也不能以简单的“优”“良”“及格”和“不及格”作为小学生评价的终端了。我们应该认真备好“习作评价”这一课,让有效的评价助推学生习作训练,为学生习作导航。
【变一变,习作评价更精彩论文】相关文章:
3.分一分变一变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