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

时间:2021-08-31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乎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式。通过审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受到冷落,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由于人们美育意识淡薄,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论是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作者为景物连用四个“白”:“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洁白的小褂”,反复渲染,一幅幽静高远,色彩优美的夜景呈现在面前。作者用“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受,寄托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体味作者苦心经营的关键词语,可使学生领略作者用字的匠心。

  《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细腻,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文中的叠词运用精巧传神,给人以美感,堪称一绝,如文中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不愿打破一个“静”字,用“悄悄”出门,“轻轻”回来。这两个叠词巧妙地融进了作者的深沉的心情,与全文的意境、情调也和谐统一。月色下的荷塘呢?“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有“田田”的像“亭亭”舞女裙的叶子。这一连三个叠词,展现了荷塘的“曲线”美和叶子的丰盛美姿。

  接着,朦胧月下,微风善解人意,送来“缕缕”荷香。这一“缕缕”不仅写出荷香的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写出了沁人心脾的温馨。叶美,花美,当然离不开“脉脉”的流水,这一“脉脉”传神之笔,赋予了水的姿和情。它不仅写出了流水的文静之态,更绘出了流水饱含情思之韵。全篇课文像这样的叠词,共有二十处之多,它使文章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教学中如能抓住一些关键性叠词分析,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启示他们情思萌发,从而也就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文学作品所描摹的形象之所以能唤起读者的美感,是因为经过文字的刺激,能观此思彼。这个“思”就是想象、联想,通过想象能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现文章或诗词中所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描写,往往要涉及到景物的形、声、色,因此,教学时就需要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展开联想,使脑中图景清晰起来,立体起来,把书中的无我之境想象成有我之境,使外物与内情融合,从而引发审美情感。

  如《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就是一幅要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直接感受美的画面。画面的开头是:“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寂静”、“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死寂、干渴、燥热,使人感受到的是肌体的疲惫和虚弱。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驼队出现了“柔美的铃声”,压倒了“哄哄的火响”,“惺红的大旗”战胜了“柔弱的目光”。驼队的出现带来了生的希望,昂然高步的骆驼队的方阵出现,使人感到无比的壮美。这时不由得使人感到:“是人点缀了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这样的感受你能说不是对人性美的一种认识?

  文学作品是作者审美观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美的力量在于他对审美客体的本质的揭露,读者只有深入到审美对象的内里才能产生与作者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所以,不把审美感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就不能使学生产生深沉稳定的审美情感。

  《风景谈》中“石洞雨景”、“花园情侣”、“桃林茶社”、这三幅画面是作者匠心独运,以景衬人,借景发挥的点睛之笔。其中“花园情侣”与“石洞雨景”是组对比的画面。教学时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来辨别“美”与“丑”。结论是前者景美、衣美、人平庸,而后者是景丑、衣丑、精神美,联系现实生活,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不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美吗?

  当今的社会,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能跟时代同步前进?应该首先是对人的意志、品质、情操的培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虽然写的是他人他事,只要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样能收到育人的效果。

  法国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他们都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当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这艺术殿堂漫游时,就要挖掘教材中能体现美感的语言文字,调动种种教学手段来感受教材中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善、美。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一定的美学知识,就不能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词藻优美的散文,还是感情丰富的诗歌,离开了美的欣赏,偏离了情感教育,只抓住了一些字、词、句而游离于宏观分析之外,那只能是干巴巴的说教。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中语言美的论文

2.心灵的语言美文

3.《离骚》的语言美

4.心灵的语言美文欣赏

5.灵魂·眼睛·语言美文欣赏

6.懂得,是世间最温情的语言美文

7.离骚的语言美分析

8.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