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学习除古诗词外古文章的开端。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古文与白话文迥异的用词以及语句构成特点,感悟先人们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陌生的词汇排序以及由古到今词意的变化,语句生涩难懂,导致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因此,如何深入教学过程中探索教学规律,优化教学因素,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文言文的重要课题。
一、诵读
(一)课前强记
文言文的时代对于当代学生而言已经久远,时代的距离横亘在文章和已习惯白话文的学生之间,使简约精深的文言文读起来变得生涩拗口,难以被学生理解,并逐渐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出现谈“古”色变的现象。语文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文章内容。在正式学习文章之前,以布置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在此基础上逐渐能够脱离书本背诵,以此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内容展开教学,建立文章整体思维联系,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二)课堂诵读
为了适应课标改革的新环境,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时间内阅读文章的时间越来越少,写作和训练文章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成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水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也必须重视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有显著的差异,现代文的文章学生一览便可进行阅读,但是文言文的断句和生涩的语句排列,成为学生的阅读难点,因此进行课堂内文章诵读必不可少。在课前强记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集体分段诵读,教师点名段意,帮助学生抓住段落核心,掌握文章段落所传达的情感。
二、细品
(一)文意理解
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在细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文章,利用文言文辅助工具书,对照课文内容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文章所讲内容的理解。通过叙述文章大意,激发学生去翻译学习古文的兴趣。例如,韩愈的《马说》一文,通过阅读译文可知,本文主要讲述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之间的差别以及伯乐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一定的理解后,以有趣的译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去比较古人和现代人在表达同样的观点时描述的差别,并用现代白话重新叙述文章,在重新组织语言表达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句精读
语句精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章关键句与常考语句进行解读,强调重点语句词意,在反复强调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当前语文应试制度下,对学生文言文能力的考查关键在于学生对难语句和词意在文中的理解,因此通过语句精读,提高学生对长难语句的翻译能力,积累文言文常见词汇词意,从初中就开始重视、培养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身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中的'“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句为例,译文为“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此句中的“骈”的意思为并架、一起,对于初次阅读的学生,对此句的翻译理解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需带领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精读,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加强重点
(一)词意强记
当前在语文试卷的设计中,试卷设计者都会挑选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增加学生文言文词意知识的储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备注的词语注释,拓展学生古词汇量,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准确性,利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打好文言文学习的扎实基础。
(二)重点锻炼
在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大部分是通过文言文词汇的词意、用法进行辨析以及对翻译新文章语句的方式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年语文考试中的考查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例如,通过在词语运用辨析的过程中加强对词汇辨析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词汇辨析能力;在大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其翻译能力,锻炼其整理组合思维的能力,提高其答题的准确率。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在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同时发挥兴趣的作用,激发起学生对古文的学习热情,以此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通过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教学思路,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让文言文不再”受厌恶,真正缩减学生和古文之间历史的距离,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文言文在教学中“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索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