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 要:环境作为不说话的老师,却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提倡环境是要丰富多彩。这是不是说环境越花哨,色彩越明亮越好呢?当然不是,因为实践与反思中我们懂得了过于鲜艳的环境往往造成了孩子的视觉疲劳,因此,我们明白了:原来好的环境应该是有一个主色调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创设;有效性;

  从事幼教的我们对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并不陌生,读书时我就被他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深深感染。又多次外出参观各个幼儿园的环境,感触颇多,于是想结合陈鹤琴先生对环境布置的看法与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环境布置中常见的问题

  正如陈鹤琴先生说的一样,环境布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要么幼儿园环境琳琅满目,不修边幅。二是:不加修饰,缺乏童趣的空白环境。这两种都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孩子喜欢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生活、学习;反之,单调、空白的环境是不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他们很难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轻松获取信息与知识。

  陈鹤琴先生对“为什么要环境布置”的看法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我们的确需要布置环境来充实幼儿的生活、学习,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而在布置前我们则应多一点思考,思考怎样的环境是最适合幼儿的环境,把握好“度”,让环境布置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更能凸显有效性。

  二、怎样的环境是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在“怎样布置环境”中指出环境布置有三个原则。

  1、环境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

  这点正与二期课改所强调的“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现实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我们所忽视,我们或多或少都剥夺了一些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自认为这是老师的责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其实,我们忘了布置环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忘记了行为的主体是孩子,布置环境不是用来装饰的,不是做给成人审美的,而是供孩子结合经验展开讨论,巩固所学内容进而产生新问题的依据。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由老师一手包办创设的环境,孩子的兴趣并不浓,孩子对此关注往往也十分短暂。试想一个孩子不熟悉,甚至陌生的环境,怎么能奢望孩子会爱护它并乐意与他进行互动呢?这样的环境,想必只是装饰罢了,失去了环境应有的价值,教师也只是徒劳了。反之,如果老师先创设部分环境再引导孩子共同参与环境的布置,这样,孩子会更乐意与环境互动,教育效果自然比前者好。如:在大班“红红的新年”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年货一条街的环境,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关于“红红的新年”的物品,有:红辣椒、红鞭炮、红灯笼等等,并鼓励孩子将一部分制作好的物品摆放在年货一条街出售,一部分挂在教室里、各个区域里作为装饰。孩子看见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出来,很有成就感,他们一有时间就拉同伴过去观看,嘴里还骄傲的讲着:“那个红辣椒是我做的…”;“那个又大又红在红鞭炮是我做的…”慢慢孩子的作品被得到肯定,他们更乐意参与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来了,话多了,思维活跃了,表达表现的欲望也强烈起来。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老师的活动开展起来也轻松多了。我想:这点也正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做中学,学中做的观点相一致。

  2、环境布置要常常变化。

  现实教育中,我不得不承认很多的环境比较滞后。理念要求我们环境在前,教育在后:改变以往的灌输教育模式,创设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产生新的问题,将预设自然转化为生成。环境的魅力就是这么大,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要么主题已经开始而环境却迟迟没有出现;要么老师一次性把整个环境布置完成,就没有变化了。新课程强调环境要具有发展性原则。墙面环境的发展性是根据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分期更新创设的。如:“惊奇一线”主题活动中,我们要开展——“线乐园”,其中包括“盘丝洞”、“钓鱼塘”、“线的体验馆”、“线的展览馆”等内容。我们在主题开展前先创设一个大环境,然后随着主题发展我们引导孩子逐步创设“线的展览馆”;引导幼儿运用毛毛棒在“线的体验馆”编织人物的运动造型,还一起制作秋天的菊花;还编织围巾、蜘蛛网、爱心圈等,布置在“线的展览馆”供小朋友参观;再将绘画、折叠的各种昆虫放在盘丝洞的“丝”上设置障碍;于是线的乐园就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孩子通过参与主题环境创设,对线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兴趣,主题不断深入,孩子们从具体的线延伸向了抽象的线,学习兴趣愈发的浓厚了。看着自己布置的主题环境,他们特别有成就感,更乐意说,愿意画了。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全方面的智能。孩子成长不言而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随意、盲目,而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做整体考虑,使环境创设服务于课程环境的发展。

  3、高度应以儿童的视线为标准。

  我们进行环境创设是为了谁呢?顾名思义,无非是一个给孩子看,供孩子学的载体。我们往往以成人的眼睛看世界,忽视了孩子的发展需要,环境布置的高度超出了孩子的视线,孩子昂起头才能勉强看到。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发挥他应有的教育价值呢,只是为了布置而布置,纯属装饰。

  我们老师能有意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表示尊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环境的高度降的低些,让环境也对孩子多一份尊重,从而更好的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呢?

  三、关于“用什么东西来布置”。

  陈鹤琴先生强调了三点:1、自然物2、儿童成绩3、有教育意义的图画、挂图、画片。自然物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对其感知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而及时更换的儿童成绩(如:作品等)、有教育意义的图画等则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树立信心,激励孩子做的更好。而这里我还想介绍的是“自然物”的一种:用生活材料来布置的环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定义为:“生活即教育”。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与教育,发现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的,而生活中处处存在教育,环境创设亦是如此。比如:大班主题:“惊奇一线”中,我们发动家长资源利用废旧的生活材料——纸盒、皮筋等来制作各种不同的弦乐器;请孩子们绘画蝴蝶等小动物,装上线变成提线纸偶表演故事;还用孩子们收集来的各种线制作了各式的假发、裙子,作为表演时的装饰品等等,共同创设“提线木偶小剧场”的环境。孩子对此很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跑过去议论、观赏小舞台的工作人员表演节目,给他们喝彩呢,表演的孩子也特别起劲,编了好多的故事。我想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更能引起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当然,我们的其他环境如:孩子们自己用绒线编织了围巾,戴在脖子里怎么也不肯摘下来,很是喜欢;纸板和绒线制作蜘蛛网、爱心圈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现在我们的很多教育家也在提倡用生活材料创设环境,制作教育教学材料,发挥他们的教育价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体现。

  以上是我结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幼稚园的环境布置”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出的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感悟。总之,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幼儿园科学环境的创设论文参考

2.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3.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4.关于初一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

5.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论文

6.民办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

7.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论文

8.创设实验环境提高实验复习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