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增进部门合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农产品质检体系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是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和投资主管部门,农业部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部门,对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多年来,两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在规划编制审核、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建设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办法和程序。今后要在继续坚持现行管理办法和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商,共同把农产品质检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要强化地方在农产品质检项目管理中的责任。除部级专业中心外,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均属于地方项目。按照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前期工作在国家规划和政策指导下,由地方为主进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运行的主要责任也在地方。因此,地方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在中央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积极筹措落实配套投资,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在明确职能定位和落实机构编制、专业人员、运行经费等保障条件的前提下,安排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建设,保证项目建成后真正发挥效益。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按照现行部门分工,在制定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组织编制项目可研、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批、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环节,均是由农业部门为主负责。发展改革部门主要从政府投资管理的角度,在建设规划审核、项目立项及可研审批、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建设监管等环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其中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项目之前,要征求农业部门的行业审查意见,地方项目的投资计划由两个部门联合上报、联合下达。这种管理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积极性,保证两个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又形成必要制约和监督,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把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好、实施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篇:高职院校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探析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全省转型升级的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所提高,但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仍然很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现代冷链理念发展江苏农产品物流,可以减少新鲜果蔬、肉禽、水产品等在流通环节的损耗,提高产业效益。然而,现阶段,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高职院校开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专业,现代冷链物流缺少专业人才,率先在江苏省涉农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方向是时代所需。

  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粮食、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和20%—25%,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终端市场价格高。然而,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普遍低于5%,美国、日本仅有1%-3%,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建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阶段,江苏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农业转型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是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就要从农产品产地采摘开始,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农产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相关专业起步才十多年,仅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专业课程以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等通用课程为主,专业特色不明。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飞速发展,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企业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但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几乎空白,冷链物流运作水平较低。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普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转行而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又忽视对此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农产品冷链运作特性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产品损耗仍很高。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和作业型人才及管理和规划型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2014年,全国从事农产品冷链培训的社会机构寥寥无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方向的高等院校总数不足10家,专业定位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和热带农产品物流。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通用课程为主,简单增加2-3门农产品专业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实务、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等;冷链物流实践学习仍使用物流管理实习和实训条件,加强物流通用能力培养,较少涉及冷链各环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冷链理论认知、技能和素质提升有限,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运作与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冷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精通冷库、保鲜库及冷藏车的使用,不能对农产品进行规范的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及运输,不能有效地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农产品的分拣、流通加工等活动,最终将农产品送入零售环节的低温冷藏设备中;同时企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能对整个冷链的多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我国本土与外资冷链企业中能精通冷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本土高校毕业生很少。(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知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制冷技术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产品特性。其次,冷库里有压缩机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电学、机械学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进行使用和维修。再次,他们需要掌握食品结构与保鲜工艺知识,进行农产品预冷和养护。最后,还需要具备仓储管理知识,精通仓储现场管理和作业流程。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比较广,但我国从业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