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师生互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够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改要求科学地、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有效地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师生互动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
一、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 忽视实质,观点落后
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没有认真分析师生互动的目的、运用形式、适用范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教师往往一言堂,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以及活动. 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解题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偶尔穿插师生互动,进行短暂的分组讨论,也只是流于形式,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 内容偏颇,缺乏目的
有的教师为凸显新课改理念,片面夸大了师生互动的作用,导致互动内容偏多,缺乏目的性. 一般师生互动包括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三者互动作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为迎合应试教育,现今的课堂教学更多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忽视了情感态度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导致课堂的师生互动缺乏情感交流,学生不能及时交换观点,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思维. 这样的师生互动,缺少情感的深化和人格的提升,停留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上.
3. 形式单一,缺乏引导
师生互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互动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全体,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分组,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还可以是学生个体等等. 但是数学教师大多采用教师和学生群体的方式,其他互动形式较为缺乏,致使形式过于单调,互动不足.
4. 互动失衡,深度不够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唯一的信息源,导致互动失衡. 常常看到教师机械地提问,学生机械地回答,看似激烈,却缺乏生机,缺乏深入性的启发和思考. 不仅如此,还能经常发现针对某一问题作答时,缺少反驳和辩论,大多数是雷同或是相同的答案.
二、师生互动问题的解决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不闻大论则志不鸿,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 作为教师,需要把自己的学识、能力、经验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跟上时代的脚步. 教师应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使其不断趋于合理化,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渠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不断改善教学心态和教学能力,形成终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和心态.
2.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要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知道成功的师生互动需要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态度,言传身教,做一个和蔼可亲、热情善良、令人崇敬的老师. 只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教师还应该敏锐地发现学生个体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正如师说所言: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可谓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学其所长,使得双方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都有所提高.
3. 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 1) 创设教学情境,丰富互动内容. 教师要善于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 2) 设置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问题是打开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钥匙,是学习的动力所在,合理设置问题,能够紧密师生互动. 问题的设置需要技巧,问题的选择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包括性、可选择性、典型性. 教师给予学生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处于陌生领域,就会开动脑筋找到突破点寻求答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想法,补充完善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从而能够扩大互动需求以及互动空间,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 3) 因材施教,平衡互动. 师生形成互动的前提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如果教师讲解的知识过于深奥,起点太高,对于部分后进生而言只会是望尘莫及,更谈不上互动. 在备课时,教师要综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深度,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信心来进行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到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以便平衡互动. 只有和谐融洽的互动氛围,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从而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之,学术功底是根基,教学技巧是手段,师生互动是平台,综合三者,才能造就完美的数学教育.
【论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