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掌握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 要: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途径,如,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辩论活动、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课外活动、引入地理历史资料等。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培养途径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灵魂,课程目标对课程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哪些途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模拟学生的真实生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研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就会发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依然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可见初中地理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实践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播放音乐、视频、插入美丽的画面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随着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环境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仅仅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例如,在《巴西》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让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生讨论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话题后,我用绿色大树的图案作为背景,同时写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几个字,再插播《地球你好吗?》这首歌曲,当学生听到"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这一句歌词时,教师适时讲述:"亚马孙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我们要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地球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可克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树立全球环境保护意识。
二、开展辩论活动
辩论是指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取得最后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孩子进入初中学习,也就开始了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处在身心巨变时期,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成大人了,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对父母、师长以及周围的事物表现出不驯服,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甚至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辩论活动,积极性很高。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很多内容适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就"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展开辩论,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在课堂上激烈的辩论会认识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应该和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条件相适应,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三、运用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以来,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和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课堂中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到。例如,在《聚落》一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笔者将丽江古城的开发与保护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本课,在学生了解丽江古城的概括,分析丽江古城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要去丽江古城去旅游,作为一名游客,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我们不保护像丽江古城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后果将会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就会明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进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直接体验,和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既来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知识的局限,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认知形成整体的认识。课外活动包含多种形式,如,开展地理课外阅读、观看地理音像、组织地理参观、制作地理专题报告会、进行地理野外考察等。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地理属于非中考科目,教学任务相对较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条件在学校实际情况许可范围内组织一定的课外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一节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举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成就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引入地理历史资料
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其实,提起历史,很多人认为历史作用不大,无非就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殊不知历史距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生活处处是历史,历史包含着人类社会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是人类的重要财富,学习历史能使我们了解过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俗话说"史地不分家",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历史资料,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美国》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在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中华人劳工的血泪史、介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等资料,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落实初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是本人拙见,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王志洪。"日本"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03)。
朱庆松。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3.初中地理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