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虽然广大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要么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么语文成绩不尽人意。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更好地上好初中语文课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一、构建和谐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需要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经常处于一种放松的心里状态。那么,如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一)师生关系要平等。
其实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平等的,只是所处的角色不同罢了,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处在不同的教学地位上,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要逐步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威严的陈旧思想,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二)师生互动要积极。
语文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具有更加开放的特点,语文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交流互动探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学生只有在交流中主动袒露自己的心声,才能算是被调动出了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令人十分向往,而对于作者陶渊明的评价,有人说陶渊明是积极向上的,说他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有的人说他是消极避世的,你是如何评价的呢?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这样发言:“我认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是积极生活态度的表现,桃花源里所描写的美好景色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是作者良好心态的表现。”而另外一个同学却这样回答:“我认为陶渊明消极避世,因为在当时的生活背景下,民不聊生,战乱频发,陶渊明只想着自己追求桃园的生活,而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这本身就是消极的,并且文章的最后暗示出桃花源是遥不可及的,也体现了作用消极的心理。”这样两个同学的不同看法引起了其他学生强烈的反映,同学们也都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倡导开放性课堂 .
(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理科的学习中,“冰”融化以后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水,而在语文课堂上,却不只一个答案,冰融化不仅仅是水,还有可能是“春天”,这是语文课堂发散思维的结果。所谓发散思维指的是不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找寻不同的答案,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蕴含的发散思维因素是非常丰富的,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都是教师一人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和素质。教师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课题教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普及,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既革新教学手段,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
例如,我们熟知的说明文《苏州园林》该课文虽然写得非常精彩,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又没有丰富的人物色彩,致使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教师单靠在课堂上讲解苏州园林的优美布局,恐怕会使大部分学生昏昏欲睡。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自己去苏州园林游玩时的照片放到教学课件中,让学生在课件中感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所侧重地保留传统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印象、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所侧重地保留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学习应有的内容。比如,有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来喜欢上语文课的,从而对学习语文更有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新课改的精神采取科学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复杂性,在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去摸索经验、进行实践,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星。莫让“议论”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之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2)。
[2]邓艳芹。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祖国:建设版,2013(2)。
[3]梁建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