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研究的论文参考(2)

时间:2021-08-31

四、小学作文教学性质与任务的改革

  纵观建国以来所颁布的一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暂行标准(修订草案),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个语文课程标准,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与任务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如1956年提出作文要口头和书面并重,作文教学“要按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的顺序来进行”。1963年提出作文要“记下耳闻目见的事物”,要求学生“会写一般的记叙文和应用文”。1978年提出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都可以写进作文里,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展开思路;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有话可说”,要求“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978年指出“学生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越充实”,提示教师多组织活动帮助学生获取作文内容,在作文形式上提出“命题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不是唯一形式,在1978年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详略得当”的要求。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适当降低作文要求,把“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改为把“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条理清楚”改为“有中心,有条理”,删去“详略得当”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把原来要求小学生写的记叙文改为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语文大纲、语文课程标准)

  几十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任务与要求的改革,体现了小学作文教学理念变革。从以往的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的理念变革体现了几个走向:一是从功利到人立的位移,降低要求,淡化文体;二是从限制文体和要求到重视鼓励自由表达与个性化写作,为学生的习作提供自由、自然、宽松、宽容、安全的支持性环境;三是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活动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信心,保持写作的热情;四是由局限于作文技能的训练到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使作文教学获得了本质上的返瑛归真,促进学生个性、人格健康发展。这几个走向体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情趣性。理念的转变是一场革命,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程、评价及教学策略、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对此,教师要切实把握,才能取得真正的改革成效。【11】

五、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一)特色鲜明的作文教学流派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近二十年来对近20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改革的回顾与思考》【12】,使用文献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每个流派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与正反面评价。文章共列举了八个流派:

1)作文序列训练:

  是为了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进行的探索,包含以文体为序的序列训练(主要根据大纲提出的“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这一要求,着力于记叙文序列的探索。这种训练就是将记叙文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小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要求安排训练的层次)、以语文知识为序的序列训练(这种训练是按照人们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来构建作文训练序列的,主要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的作文训练“三步走”序列和烟台市教研室李昌斌等提出的作文训练四步走,但是这个训练的“序”是否科学,低年级作文训练是否一定要从说话、写话开始?是否可以进行“篇”的启蒙训练呢?“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研究的成果,对这种训练序列提出了挑战)、以能力训练为序的序列训练(这种训练序列大致有三种类型:①“观察———思维———表达”三级训练序列;②“观察积累———构思表达———修改完善———评析提高”四级训练序列;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级训练序列。以“能力”为序来设计作文训练内容和步骤,随着教育学、心理学、文章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出现更多更新的创造性成果)。

2)作文分格训练:

  这是从东北农垦系统常青的中学作文分格教学法中移植到小学来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就是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格”,参照这些“格”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的优点是:①可以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解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②可以使作文训练重点分散。这种训练的缺点是:①过于烦琐,而且分格训练的“序”与现行教材训练的“序”很难合拍;②过分强调读中仿写,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

3)作文素描训练:

  这是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研究员从前苏联引进的一套作文训练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以白描为主,把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的优点是:①训练内容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重在打好基础;②简单易行,有利于课堂教学和减轻师生的负担;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积累知识和常用词汇。这种训练的缺点是:从创设情境→观察讨论→列提纲→写作,容易形成框框,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同时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4)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

  读写结合训练,充分体现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但读和写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于小学生业说,如果把读写结合理解为狭义的“一一对应”关系,或围绕抓对应训练选编阅读教材,不利于学生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5)北京景山学校创立的以作文为中心,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这种作文训练的优点是:①以读为基础,以读带动写,以写促进读,读写有机结合;②三年级的“放胆文”训练,坚持从内容入手,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作文有真情实感;③先放后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这种训练的缺点是:以作文为中心来组织整个语文教学,这不符合听说读写并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