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明确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等五个方面的对接,要求高职教育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
二、学材的特点本文作者观点,
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不同,“学材”是指“学习所用的材料”,一门课程的学材广义上可认为是该课程全部教学资源的集合,主要功能是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高职专业课程的典型学材应主要包括与职业岗位相同或高度接近的专业工具、应用软件、专业设备、耗材等,行动导向教学中必需的项目化教材、引导课文等,延展性学习所需的视频资料、行业网站等辅助资料。总体来看,高职专业课程的学材应具备以下特点。
1.能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有目的的学习。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一大部分高职专业课程已经进行了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并分析专业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学材不提供全部的专业信息和完成的工作计划,而是通过提供相关工具和材料,设置一系列引导问题,引领学生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制订工作计划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获得的工作成果和经历的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3.能帮助学生从实际经验和教材抽象的描述中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材的开发必须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接近生产现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通过模拟的职业活动来获取职业能力。
4.学材中的核心材料应与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或生产过程高度贴近。例如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引导课文(又称工作页)等,遵循完整工作过程的六个阶段,即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
三、学材使用环境在当前高职教育环境下,
学材应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再运用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当中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实施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1.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结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整套学材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高度仿真的专业学习环境。目前比较合适的方案是一体化教室。在一体化教室中,教师创设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科学、有效地设计“学习岗位”,让学生利用学材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相一致的学习任务。
2.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学材的使用需要配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即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里的行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而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通过主动、全面和合作式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3.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更加丰富,教学空间增大。课程和教学质量控制的重点应当从外部评价转向教学者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控制。
四、学材开发与设计过程学材的开发者是教师,而使用者是课程的学习者。
师应基于专业对接岗位,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学材开发。对于高职高专的专业教师而言,为一门专业课程规划和设计出一套好的学材,既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又要随时更新和掌握第一手的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包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岗位工作过程、岗位工作材料等。学材的设计与开发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与分析。主要明确以下问题: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层次需求、职业发展前景、岗位对工作能力的需求、毕业生对现有课程实施后的'反馈信息等,并对岗位能力进行描述和解析,找准本门课程应训练学生具备的能力条目,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定或更新课程标准。
2.召开或参加实践专家研讨会,明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过程要素,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步骤、组织方式、工作要求、设备与工具等,还应包括在工作中所用的最新的信息技术。参会的实践专家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师、班组长、车间主任或基层部门负责人等,他们工作的领域应与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专业对口,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和足够的重要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
3.教学项目的确定和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更新和秩序化,尽可能选择与学习者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载体,确定课程教学项目和子任务,并依照企业岗位实际过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设计。
4.学材的设计与准备。根据上述三个过程的结论设计学材。学材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硬件学材的准备,硬件学材是学习过程实施的必须支撑,主要指实际岗位工作中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工具、设备和耗材等;二是文本资料设计与准备,主要包括项目化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各任务对应引导课文的(其中必须包括任务单和任务评价表)设计与编写等;三是辅助学材的准备,根据课程特点,准备课程应用软件、课程教学视频、相关案例、网络资源库、行业技术论坛网址、在线试题库等
5.学材的发放。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将准备好的学材发放给学习者。学材发放途径要根据学材特点和学习者特征来决定。例如硬件学材必须以实物的形式发放,其他各种类型的学材可以采用开放式、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发放,并由学习者自由选择。
6.学材使用、反馈及调整。在一体化教室中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开展教学实施,进行学材使用。搜集使用中的学生反馈,结合过程评价结果和课程校内外评价意见进行学材的修改与调整。
五、学材开发实例
2010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单片机课程组即开始着手对《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课程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至今已满四年。经过多轮次的教学实践、反馈、调整,目前已形成教学做一体、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和一套软硬件结合、文本资料和信息化材料融合的学材。
1.开发过程。课程组在赴富士康科技集团武汉工业园、中兴通信公司、武汉盛帆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子类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每年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议,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专业动向和职业岗位能力更新情况,随后更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课程项目设置,最后对学材进行设计与调整。
2.学材内容。本套学材目前主要由硬件设备、通用软件、仿真平台、文本资料和信息化资料等构成。硬件设备由微机原理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实训室、电子竞赛训练实训室共同提供支撑,主要包含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常用外围模块电路、面包板、万用表、常见元器件、预装仿真平台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讨论拼桌等。文本资料包含各任务的任务单、资讯表等各种引导课文、教材、教案和各类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和通用软件主要包括搜索引擎、网络碎片资源、各种视频学习材料、Office软件等。仿真平台选择电子企业在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时普遍采用的Pro-teus&Keil平台。在每学期伊始,教师将引导课文、电子教案、仿真平台安装文件、多媒体资料等上传到个人网盘,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下载使用。
3.学生反馈。为了客观反映学材使用效果,以便进行下一轮次的设计调整,课程组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二下学生进行了学材使用情况反馈调查。课程组教师依据学生特点在专业调查网站上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令学生采用在线作答的方式展开调查。回收有效问卷数及调查在专业的覆盖率见表1。2011年,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62.6%的学生认为,在一体化教学环境中使用课程的整套学材能够提高专业技能,有20.3%的学生建议适度增加信息化手段,对学材达到“基本满意”程度的学生占76.1%。从2012年开始,课程组在学材中加入Proteus&Keil仿真平台,2012年和2013年分别有86.6%和90.7%的学生对学材使用效果达到“基本满意”程度,有70.8%和72.5%的学生认为学材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
【有关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高职学材开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