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把课堂所讲知识按照预期目的传授给学生。本篇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即将语文教学与史地知识、考题考点、写作方法、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方可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 “有效教学” 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把课堂所讲知识按照预期目的传授给学生?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积累,现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写于笔下,仅与同仁商榷。
一、将语文教学与历史、地理知识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人常说:“文、史、地”不分家。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拥有熟练地专业知识外,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既能丰富课堂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登飞来峰》这首诗时,先利用历史知识向学生讲清楚“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即:由于1069年开始的新法触动了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使的变法最终走向失败,面对现实的打击与排斥,王安石才发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叹,通过这种讲解,学生才能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再例如:讲《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时,我运用地理知识导课,即:通过用《中国行政区划》、《云南省地图》、《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三幅地图的展示,学生比较直观的看到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而激发学生游览西双版纳的兴趣,这样就能吸引学生急于去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探索课文中的有关知识。
二、将语文教学与考题考点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现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语文教师感觉到摸不着考题考点,不知道怎样去教语文。其实不然,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许多考题考点其实都隐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在上课时恰到好处的启发、引申、提问、练习,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例如:我在讲《甜甜的泥土》一文时,当我们得知小亮是一位因父母离异而受到继母打骂的孩子时,我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看待父母离异这种现象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赞同者认为结婚、离婚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也就是说都是合法的,属于正常的社会现象;反对者则认为父母离异给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总之,不管那一种观点都言之有理。
再比如说,我讲《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将学生分成五组,让其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我再适当点拨,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获取的有效信息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目睹并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从而更加激起学生游西双版纳的欲望,我便提出缺少导游,这样就可以顺水推舟切入考题考点,找一位同学做导游,并要说一段导游词。其实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符合考题考点——综合实践试题。
三、将语文教学与写作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写作小到标点符号、字、词、句的运用,大到材料的选取,层次结构的安排,中心思想的确立,这些无不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的标准,因此,我在分析课文时,很注重将所讲知识融汇到写作方法中去,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例如:我在讲《最后一课》时,给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我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文章中有关的描写语句,然后再给学生适当的点拨,通过探讨、分析,师生共同得出:课文是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方面来刻画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人时,一般情况下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这就将课堂教学与写作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凡事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切理论联系实际。不错,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在上课时要尽量做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讲完《父母的心》一文后,我问学生“父母的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父母的心是一片爱子女的心。”我又问“父母爱子女,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学生有回答理解父母、爱父母的,有回答帮父母干家务活的,有回答父母下班回家后给父母端水泡茶的等等。最后我再点评,我们不但要爱父母,更要感恩于父母,这样就很好的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的情感教育。
当然,教无定法,只有常法。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之谈,借此拙笔,仅供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初探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6.中学语文教育论文